北京“双创”:稳步打造全球科创中心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首都,北京市以首善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双创工作处于全国前列。

“双创”硕果累累 三个翻番成绩亮眼

近年来,北京创新创业动力持续增强,创新创业发展深刻转变,创新创业环境日益改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0家增长至2019年的250家,实现翻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1.2万家增长至2019年的2.5万家,实现翻番;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0家增长至2019年的93家,企业数量和整体估值均实现翻番。

2019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件,较2015年增长13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PCT国际专利4638件,占国家高新区的1/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导创制发布标准10313项,其中国际标准434项,是2015年水平的2.4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等多个“硬科技”领域,北京涌现了一系列比肩全球、领先全国的突破性创新成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战疫情、抓发展,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型创业企业稳定发展。新冠肺炎数据平台开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教育”作用凸显。2020年上半年,北京主要经济领域发展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充分显示北京经济运行“韧性强”的特点。

北京的中小微企业主要是科创企业、城市生活服务业、文化企业等,普遍受疫情影响较大。北京市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6条措施”,通过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补贴研发成本等方式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北京“双创”的“海淀经验”获认可

北京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改革攻坚举措支持双创,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即为科创30条)、《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多举措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创新生态。

朝阳区、昌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都探索出特色产业支持模式。海淀区连续4年在国务院大督查中被点名表扬,为全国双创发展提供了“海淀模式”“海淀经验”,主要做法包括: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海淀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知识产权环境,厚植双创文化土壤。海淀区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依托政务区块链运行平台建设认证链、证照链、事项链三条基础政务区块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百度、联想、北大等11家海淀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完成。海淀区大力弘扬“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双创精神”,打造中关村U30、创启未来国际创业大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系列品牌活动赛事,承办中关村论坛、“全国双创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创响中国”北京站等品牌交流活动,持续营造“双创”的良好氛围。

——聚焦高精尖产业结构,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

海淀区聚焦高精尖产业布局,着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超高清显示等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搭建专业化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并加快打造硬科技孵化器建设。16家硬科技孵化器通过精准匹配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服务,为硬科技创业项目提供“硬支撑”。海淀区还围绕前沿产业建设专业化平台,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相继落地,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

——精准创业服务,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海淀区支持大企业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持续向外部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帮助。小米集团发起谷仓创业学院,将小米做智能硬件的经验、渠道及供应链资源,赋能给更多的智能硬件创业企业。高校云集是海淀区一大特点,海淀区加大高校双创服务平台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双创平台的就业带动能力。此外,海淀区发挥国际化优势,搭建国际青年创业平台,聚焦高精尖领域优秀外籍创业项目,从项目落地、办公空间、展示交流等多方面提供服务。

——优化金融环境,破解创业企业融资难

去年9月,海淀区设立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截至今年9月,续贷中心已完成续贷审批超3000笔、金额近150亿元,笔均490万元。今年2月,海淀区搭建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实现政府和国企采购合同应收账款确权,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此外,海淀支持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支持北京IP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智融宝”,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多方位金融服务。

——聚焦科技场景应用,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平台

海淀把“城市大脑”作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三大平台来建设,共梳理了48个应用场景,包含共用技术平台、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和城市交通5大领域,其中已建15个、在建9个、拟建24个。在多场景科技应用方面,海淀规划了区级19个场景项目,其中自动驾驶示范区、超高清视频、量子点光谱传感、科技公园、5G网络覆盖等7个已经基本完成。

未来打造“双创升级版”

改革永无止境,发展永远在路上。北京的创新创业仍有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空间,未来将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还需加大,在加快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强化人员激励评价、改进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等方面仍需突破。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将继续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密切关注和积极解决创业企业在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减轻疫情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此外,北京将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支持科技型创业企业广泛参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创业企业抢抓“健康经济”“智能经济”发展机遇。

据介绍,北京依托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将探索一些政策先行先试项目。比如,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开展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对技术转让所得税实施优惠政策试点;研究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要求,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