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奎:成渝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将承担更重要角色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0日电(李倩倩)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强调“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二室主任刘保奎认为,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精准契合了成渝地区的比较优势,未来成渝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将承担更重要角色。

刘保奎提出,成渝地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优等生”,五方面优势突出:一是区位优势。成渝地区处在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大通道的交汇处,是大西南地区的中心,也是服务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份藏区的中心。随着兰渝、成西高铁的开通,成渝地区与关中、西北地区的交通联系也得到显著改善,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中心。

二是经济优势。2019年,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超过3万亿元,接近上海、广佛的体量,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信息这两个重量级产业上优势明显,成渝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工业重镇。从这层意义上讲,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既具基础、也可实现。

三是科技资源优势。成渝双城大学、科研机构数量众多,中科院、中央企业的研发院所较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较好。特别是成都在互联网、新经济领域发展迅速,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靠前,具备了联手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

四是内陆开放和改革优势。内陆开放异军突起,渝新欧、“蓉欧+”等中欧班列,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四川和重庆自贸试验区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成都和重庆都是比较早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具有改革、进取的基因。

五是宜居和文化优势。成渝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好,适宜人类居住,名山大川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文化包容、有张力,川菜、川麻、川普、川剧等深受人们喜爱,巴蜀人民积极乐观、吃苦耐劳,成都、重庆生活方式休闲,对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城市具有很强的活力、生命力,具备打造高品质宜居地的条件。

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西部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3.25%,是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之后,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之一。成渝地区在业界被称为“第四极”的呼声较高。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刘保奎认为,上述优势使其具备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承担更重要角色的条件,特别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突出,同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也很有特色。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加突出了成、渝两个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再次彰显成渝地区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责任使命。(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