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天津11月16日电(记者王宁 李亭)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根据国家关于发展特色小镇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天津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逐步探索出符合天津特点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土地、人才、资金多措并举支持

随着住建部2016年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同年,天津市也开始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几年来,天津以因地制宜、稳中求进、久久为功为原则,围绕特色鲜明、要素聚集、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从土地、人才、资金等多方面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土地政策方面,要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区带项目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手续。凡属特色产业聚集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具有高端高质的行业龙头企业集群的项目,经认定,给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给予一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奖励。

人才政策方面,对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以成建制形式整体迁入天津市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在保证调津人员中有50%以上符合天津市引才条件的前提下,对其余虽不具备天津市引才要求的学历、职称条件,但原已在该单位工作,且迁入天津市后该单位仍然急需的管理、专业技术及技能型人才,可同时予以调入。

财政政策方面,天津设立了市级特色小镇专项补助资金,将原示范小城镇市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每年的7000万元,全部纳入市级特色小镇专项补助资金。“十三五”期间,对每个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扶持;对验收达标的特色小镇,市级财政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资金,专项用于特色小镇发展建设。

截至目前,天津分四批公布了32个市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其中特色小镇25个、特色小城镇7个。一些小镇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模式。

小镇产业定位清晰特色鲜明

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天津已经成功创建了一批特色小镇,呈现出定位清晰、特色明显、实力突出的特征。

——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在天津市第一批4个实力小镇中,无一例外突出制造业引领作用,这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密不可分。

例如,华明智能制造特色小镇已引进了国家电网平高电气、中国中车、航天精工、霍尼韦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京东、普洛斯等优质项目。此外,已落户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华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于莉丽说,按照智能化、生态化、创新型小镇的发展方向,华明以引入产业高精尖技术和成果转化项目为目标,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电气、机器人3个百亿元级创新产业集群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电力电气、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光电5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旅游文化产业特色鲜明。天津目前已经公布的特色小镇中,津南区葛沽民俗文化小镇、西青区杨柳青文化旅游小镇、静海区团泊休闲特色小镇、蓟州区下营山野运动休闲旅游小镇等打出文化旅游名片,旅游业已成为这些小镇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蓟州区下营镇为例,该镇森林覆盖率75%,镇域内有黄崖关长城、八仙山、梨木台、中上元古界等著名景观。依托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下营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村民增收。据介绍,目前全镇34个村有农家院经营户1400多户,年接待游客达3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以小站稻为特色的小站镇、以玫瑰香葡萄为特色的茶淀镇……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天津深挖当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培育了一批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

“因兵而兴,因米而名”是津南区小站镇的特色产业名片。据了解,依托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小站镇建立了小站稻研发体系,培育优质稻种,传承并弘扬小站稻的历史品牌优势。同时,结合稻耕文化,小站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市场化文旅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形成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良性运营模式。

迈向高质量发展亟须产城融合

记者从天津一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了解到,以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把握特色小镇内涵,“以人为本”,探索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

——以特色小镇为核心推动产城融合。为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和化解“空心化”等城市病,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任务,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即是全国58个试点之一。该示范区的核心区以双街镇和大张庄镇为基础,确定了“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化智慧生态宜居区”的区域定位。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春海说,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对特色小镇和工业园区的综合升级,主要任务是探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路,创新以人为本的就地城镇化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先试先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实现以产兴城,以人为本。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化。华明镇推进“产城融合”的经验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华明镇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审批事项及流程再梳理、再优化、再精简,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建成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为人才落户、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以镇域经济推动区域协同。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党委书记张大国表示,过去大王古庄镇比较依赖京滨工业园区的工业发展,如今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重要性。“在发展智能制造,完善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强配套建设,加大人文关怀,增加企业员工的获得感,才能真正留住人。”张大国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