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追求美好生活,诗歌可以作为精神力量

新华财经泸州11月16日电(戴琳琳、冯明园)“让诗酒温暖每个人,就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助力。”诗人,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参加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时表示。

11月16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四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四川泸州开幕,数百位中外诗人、学者和翻译家齐聚中国酒城泸州,以诗会友,把酒言欢,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盛宴。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以中国底蕴深厚的诗酒文化为载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邀四海宾朋,促成厚重而多彩的世界文明在此汇聚和交融。2020年,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迎来第四个年头,今年大会特别提出“让诗酒温暖每个人”的主题。

6.JPG

诗人,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

李少君表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诗歌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源泉,酒是中国物质文明的成果,让诗酒温暖每个人,只有在和平而富裕的社会才可能成为现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李少君认为,“让诗酒温暖每个人”正是伴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响应。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诗人用脚步丈量路途,用诗歌把脉时代。李少君认为,伟大的诗歌都与时代密切相关,诗人和作家需要真正深入第一线,深入和扎根人民之中,体会社会巨变,才能写出打动人心、体现时代走向的作品。

第四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以“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活动为纽带,聚焦脱贫攻坚,组织诗人、作家等文艺界人士组成三支“诗歌轻骑兵”分别去往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位于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凉山昭觉县三河村,以及泸州老窖多年来定点帮扶的泸州古蔺县向田村,鼓励诗人为脱贫攻坚贡献文学力量。

李少君作为第一支“诗歌轻骑兵”队长,与十几位诗人一同前往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实地探访和创作。精准扶贫实施7年,这个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苗族村寨,从“著名”贫困村变成脱贫攻坚示范村,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目前十八洞村发展了种植、养殖、旅游等诸多产业,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李少君在十八洞村的学习室看到了种类繁多的书籍以及爱书的村民,他感触颇深:“脱贫攻坚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个人命运,不仅是扶贫,而且是扶智。脱贫攻坚、决战小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千万贫困人口因此改变了命运,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都是非常伟大的创举。”

此次采风活动以文艺工作者的视角、眼光和情怀,以诗歌这一具有磅礴力量的、独特的精神创造,去记录脱贫攻坚的历史巨变,描绘脱贫攻坚的精神图谱,以此向社会传递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精神。

据李少君介绍,今年《诗刊》社把脱贫攻坚的诗歌创作列为重点,鼓励年轻诗人和作家深入基层,激发诗歌创作的热情,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诗歌。比如,福建诗人谢宜兴创作的《宁德诗篇》和云南诗人王单单创作的《花鹿坪扶贫记》被《诗刊》社授予“陈子昂诗歌奖脱贫攻坚特别诗歌奖”,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CX6_0223.JPG

诗人,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上发言

“伟大的社会实践必能产生与之匹配的诗歌。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系列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涌现的英勇事迹都应该得到歌颂。新时代青年应扎根人民,深入一线,利用他们手中的笔,发挥他们的诗歌素养,真正的创作出与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优秀作品!”李少君强调。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应该拥有更大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进行了有益探索,成效斐然。李少君表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从2018年开始设立“1573国际诗歌奖”,确立文学标准、诗歌标准,备受国际诗坛关注,让全世界的诗人和作家都以获得中国的诗歌奖和文学奖为荣。相信“1573国际诗歌奖”会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诗歌奖,也会影响世界诗歌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国诗坛的远大理想,也是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践行的文化自信。

主KV.jpg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中国诗歌网、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办。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成为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繁荣中国文化事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