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助力广西产业“二次创业”

新华财经南宁12月4日电(记者范超)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数字产业化形成了万亿元级的产业链,产业数字化也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能。近日记者在广西采访了解到,数字经济正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还带动了产业链重塑,助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助力广西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铝产业是广西的优势支柱产业,要实现传统铝产业的‘二次创业’,要着力拉长产业链,做好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广西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林说,汽车轻量化趋势为铝制汽车零部件市场打开了广阔空间,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技术挑战。

据介绍,传统铝材生产线主要依赖熟练技术工人通过人工目测识别表面瑕疵、划痕、凹凸斑点等,不仅生产环境恶劣,质检效率也偏低,产品线效率受到影响的同时还拉高了成本。

“我们通过与广西移动、华为等合作,为南南铝提供了系列解决方案。”数字广西集团云计算+AI事业群总经理金海若说,基于人工智能和5G的解决方案不仅使产品线运转效率提高,本地设备轻量化,更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可持续拓展和提升辅助效能。

金海若介绍,以表面质量检测方案为例,在5G数据传输的支撑下,通过机器眼观测和人工智能分析,能实现对终端产品的自动化识别检测,当前检测精度可达0.2MM,表面识别准确率从71%提升至95%,铝良品率从59%增至65%,成效明显。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在南南铝、柳工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大力推进,部分园区以工业云为载体,统筹推动数字化转型也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这里的企业规模不大,单独订制数字化转型方案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受。”广西来宾数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官说,通过园区与数字广西集团合资成立公司,共同为园区内企业搭建共享云平台,形成可复制的转型方案,可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本降低。

广西中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园区内一家以电子触摸屏制造为主的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需求较高,但单独开发系统成本较高,因此前期未能完成系统改造。而园区引入工业云后,与几家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共享方案,可大幅压缩改造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据介绍,来宾工业云平台通过以租代建,让业务快速上线,帮助企业完成生产的数字化转型。现已同20家企业建立合作,并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金海若说,目前数字广西集团在自治区工信厅的支持下,与浪潮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的广西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作为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基础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IaaS+PaaS+SaaS的服务支撑能力,更好服务广西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广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数字技术手段正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1月的广西,各大糖厂陆续开榨,如何更好统筹甘蔗砍伐、运输、制糖、销售以及资金偿付等环节是各大企业考虑的重点。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董事长汪东财说,集团自1993年进入广西以来,榨蔗能力由当初的1.35万吨/日扩大到10万吨/日,年产糖超过10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糖量的10%;业务更逐步由制糖向下游的生物能源发电、肥料、酵母、饲料等领域延伸,循环产业链初步成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东亚糖业集团当前的战略发展方向。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总经理李莹说,通过与东亚糖业合作,中国东信围绕蔗糖产业链当中的农、工、贸三大核心环节,打造“蔗糖通”平台,涵盖了甘蔗生产、蔗糖加工、泛糖产品交易,有效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供需平衡,年促进蔗糖交易额超300亿元。

“蔗糖通”平台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数字广西集团打造的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则依托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资源及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基础数据,整合公安、工商、税务、商务厅、民政厅、农业农村厅、糖办等多部门的政务数据及应用系统,对接企业、农业服务单位、金融系统等,实现大数据在糖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应用。

广西数广全网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喆认为,糖业是广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提升制糖全流程的数字化水平不仅可为决策层提供产业基础数据解构与分析,有效提升产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和农户的资金成本,更可通过智能化手段破解机收带来的杂质高、处理困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不仅是糖业,随着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数字企业积极布局广西,寻求与传统农业结合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广西发展,一方面是本地农业科技人才储备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是广西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筱东说,企业通过深度融合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需要,已经在葡萄、草莓、桑蚕养殖等多领域为农业企业提供智能化监控、农事管理、数据分析等多层级服务。

记者了解到,广西还在全国率先建设广西农业大数据中心,打造“广西农业云”,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

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人才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除了信息技术企业,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急需大量数字技术人才支撑,以更好推动系统和应用落地,提升转型速度,这有待政府、学校及企业共同构建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

“在广西发展,农业技术人才充足,但信息技术人才较为匮乏。”王筱东说,在企业给出同水平薪资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措施十分关键。当前各地都在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广西相关政策虽然达到了平均水准,但特色还不突出,对人才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信息技术人才是各地争夺的关键人才资源,流动性非常大,广西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和扶持力度,更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在近期举办的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丝路产业合作论坛上,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多国代表均将人才培养与引进作为数字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广西电子科技类学科较强的院校较少,远远无法满足和支撑当前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李莹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当地院校相关院系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根据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本土科技人才。

专家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建和共享,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人才培养和流通体系,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