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深合作促开放 广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新华财经广州12月7日电(记者孟盈如)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始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产业、人才、技术集聚,广州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信心不断加码。

构建产业集群 打造完整产业链

一直以来,广州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篇布局,当前更是作为优先发展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之一重点培育。

据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现已形成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健康服务等优势产业为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科研团队和知名企业。

广州市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3800多家,从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完整,其中包括12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达40家,形成了一大批专、新、特、精骨干企业集群。

同时,广州市还是中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现有各类卫生机构4500多个,其中三甲医院38家,呼吸科、眼科、肿瘤、心血管等专科治疗水平国际国内领先,丰富的医疗市场资源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试验和转化研发。

立足大湾区 全面提升开放新格局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条长、创新要素复杂、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创新资源获取成本高。因此,需要引导资金、项目、人才向产业集聚,打造特色园区,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配套能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技术和市场是全球化的,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目前,广州发挥生物医药领域大院大所大学集聚、产业发展基础完备、辐射空间广阔的优势,共建大湾区生命科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广州推进生物技术成果跨区域转化,携手港澳打造成果转化基地。

不仅如此,广州也在不断促进资金和人才跨区域流动,制定广州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和管理机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框架下,广州大力推进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功能区域,建设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区。

广州也在联合港澳打造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等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共同推进在穗的省实验室建设,布局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高级别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生命科学重点领域继续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广州开发区生物岛为例,作为广州开发区首个全流程“订制式审批服务”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生物岛项目,比普通项目节约一半时间,3个月就取得整体工程施工许可。占地约9000平方米的创新中心聚集公共研发、公共检测、中试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营造无障碍交流与无围墙创新的氛围。

产业、人才、技术集聚,广州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信心不断加码。从2018年开始,广州相继实施《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广州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等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政策。

今年初,广州市政府出台2020年1号文件《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提出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大力发展高端治疗装置与医学设备,推动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价值创新园区,扶持资金也创新高。“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累计可获得近1.5亿元支持。”广州生物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予强介绍。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着眼长远,正在加速培育一批、加大力度引进一批、综合提升壮大一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以分层分类服务推动产业做优做强做大。目标是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十亿元级、百亿元级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目前,广州还在加快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发展符合规范的液体活检、基因诊断等新型技术诊疗服务机构,促进健康体检和咨询、移动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应用,推动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探索再生医学治疗新模式。

同时广州也在携手港澳参加国家大科学计划,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海洋生物等领域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发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开展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实现“换道超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