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坚持创新驱动 融入双循环格局

新华财经南京12月9日电(记者朱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8.4%,高于南京全市5.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89.6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持续领跑全市;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地标产业主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6%、30%……这是江北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的最新成绩单。

从曾经的“一张白纸”到如今的创新“增长极”,江北新区成立五年来,着眼国家2035、2050发展坐标系,围绕“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发展定位,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区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5%以上,GDP增速持续位居南京首位。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打造多层次“科创森林”

今年9月,专注于小鼠疾病模型和人源化模型开发的初创企业集萃药康宣布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作为一家由南京大学教授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的快速成长历程凸显了创新链与资金链、产业链融合的威力。“成果转化让生物医药产业拥有更多创造力。”公司董事长高翔说。

依托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校,建立由科研人员持大股的新型研发机构,再通过这些机构来孵化创新型企业,目前江北新区拥有77家这样的机构,其中4家入选南京前十强。

这是江北新区打造多层次“科创森林”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成立之初就围绕未来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中国需求谋划产业布局,将“两城一中心”定位为主导产业,持续释放创新驱动力。

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新区全面梳理区内2600家科技型企业信息,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和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一企一策”和“线上+线下”联动辅导模式,为企业解决发展问题。除了创新服务“育小苗”,新区还“移植大树”提振产业链。今年以来已采取线上招商模式引进应世生物新药全球创新基地、中安晶圆检测、浪潮集团华东总部等重大项目,它们如同一列列火车头,带动产业链企业提速。“依托南京当地丰富的人才储备,我们组建的南京芯片研发团队开发的两款配套芯片已经流片。”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南方总部副总经理杨昆说。

持续推动的科技创新也在激发传统企业“老树开新芽”。在南钢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16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其中1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南钢探索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业态模式创新,旗下聚焦工业ICT产业的金恒科技和钢铁垂直电商钢宝股份都已在新三板挂牌。

“高中低+老中青”,不同创新主体的融合互动,正在汇集成“创新森林”,从供给侧增强内循环动力。目前,江北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40家,新区药石科技、威尔药业、南微医学、先声药业先后实现上市,世和基因等十多家企业先后获得南京“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称号。

持续优化政府服务 不断补齐创新短板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目标所在,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江北新区紧跟创新企业发展堵点,聚力突破。

资金是创新企业普遍面临的难点之一。针对科技型企业缺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江北新区构建以政银科技贷款产品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基金、科技保险、科技担保为补充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推出科技金融综合解决方案——“灵雀计划”,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等新方案,依托自身在企业相关信息上的积累,融合金融机构贷款系统,搭建新型评估体系,让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可评估、量化,麦田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是落实这一新模式的载体之一。

“我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分析企业专利含金量、市场竞争态势、企业行为等形成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模型,不但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识别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缩短审核周期,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质押等工作。”该平台总裁助理眭冰说。

目前江北新区还推动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北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检察室、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等平台协同发展,构建与国际领先水平“等高对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实验器材等设备资金投入大也是初创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江北新区通过招引与培育两手抓,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为了突破芯片产业发展面临的工具堵点,今年江北新区成立中国EDA创新中心,意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自主研发,实现进口替代。为解决芯片产业人才培养短板,江北新区还在今年10月成立了“集成电路大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相关企业降低投入成本,获得更符合自身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企业往往强于研发弱于经营,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的打造集聚要素资源,帮助他们渡过成长危险期。”江北新区科创局局长聂永军说。

创新短板的补齐,进一步吸引来了人才这一关键创新要素。目前,新区已引育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60名、科技人才工作人员4万余人,新区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居南京市前列,一个“优化创新生态——集聚要素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愈加清晰。

持续扩大开放步伐 畅通内外循环堵点

邵阳博士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决定回国创业。在接到来自江北新区的橄榄枝后,他来这里创办了世和基因,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个体化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新区的陪伴式服务让人印象深刻,帮助企业解决了初创阶段的多个难题。”邵阳说,如今世和基因已完成上市辅导,他本人也在2019年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落户江北新区。

以开放胸怀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让国际国内双循环顺畅运营,这是江北新区创新发展的另一个特色。近年来,江北新区在深入推进与创新大国合作的同时,加强同以色列、瑞典等“关键小国”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国际化顶尖科创平台,增强国际创新影响力。

目前,新区已引进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一大批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2000人,留学“双创”人才5000余人。

为了便利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江北新区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便利化改革,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本土化办理。采用“先承诺、后补交”方式,业务办理周期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5天,为外籍高端人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江北新区也积极用好自贸试验区“金字招牌”,探索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今年8月,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针对区内跨境人才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并办理区内首笔出境个人签证通跨境便民服务,首笔台湾个人客户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来华创业兴业提供便利。

除了引进国际创新资源,江北新区还积极“走出去”。目前,新区已在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等地累计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6家,落地国际化项目50余个。通过举办“南京创新周”等系列活动,对外推介江北新区的开放创新形象。

2019年,江北新区实现专利授权量6300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6424件,完成PCT国际专利申请295件。从2017年到2019年,专利授权年均增长约30%,PCT国际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约4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约21%。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