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竞榜引智”有效集纳外部科技资源

新华财经贵阳12月11日电(记者汪磊)作为典型西部省份的贵州,科技底子和资源都较为薄弱,长期以来,一些产业关键技术依靠自身难以破题攻关,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贵州通过对内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向外“张榜”,引得能人英才纷至“揭榜”,有效地集纳了外部科技资源。

“技术榜单”引来“能者”揭榜

“在自身能力不具备的条件下,梳理出一些关键紧要的技术难题张榜,‘能者’竞榜、揭榜,既推动了关键性技术攻关,又如鲶鱼一般激活带动了本地的创新活力。”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说,地处西部的贵州,由于缺乏人才和平台支撑,一直以来处于科技创新的洼地,科技突围只得另辟蹊径。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矿资源丰富,但受煤层薄、倾斜角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困扰,如何实现薄煤层、急倾斜煤层少人甚至是无人智能化采掘,既提升开采效率,又极大地规避事故风险,是贵州煤炭人的期盼。”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本福说。

为此,贵州向外发布了薄煤层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煤矿井下少人或无人采掘系统、矿井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技术三个技术榜单,预计投入科技研发资金近1亿元,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当前,煤矿采掘的机械化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但采掘的自动化、智能化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这一块的研究与发达国家是齐头并进的。啃下这个技术榜单,对贵州这样的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揭榜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刘盛东说。

除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外,贵州还向外张榜了大数据以及脱贫攻坚等领域技术需求榜单,磁石效应正在凸显。自技术榜单发布以来,累计服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6人,成为贵州科技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参与大数据竞榜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CEO贾西贝说:“贵州率先践行这种‘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科技计划实施方式,使我们省外团队有机会来贵州一展身手。”

“摒弃‘甲方’思维,主动登门服务,招才引智还附带上了招商引资。”贵州省科技厅高新处主任科员杨璟说,技术榜单不仅解决了发展中的技术难点、痛点等实际问题,还附带使得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选择落户贵州。如三一集团筑科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通过参与实施贵州发布的装配建筑榜单,与贵州合作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

从传统“路径依赖”到机制“模式创新”

“对于西部科技资源匮乏的省份而言,唯有在科技体制机制上破题放活,自我革命,变‘科研管理’为‘科技服务’,由‘路径依赖’走向‘模式创新’,才有可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方,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廖飞说。

而在有限的科技项目资金下,就必须选择紧要的关键技术,并突出实践性,以实际需求和落地成果为导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主任科员吴立刚说,除大数据技术榜单因弥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短板而设置了论文考核指标外,其余5批10个技术榜单都不设定论文要求,鼓励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将论文写在攻关前沿阵地上。

此外,为了给揭榜者更多的自主权,贵州还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参与项目管理,让专家自主评审,最大限度地压缩处室联评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职能部门的干扰,精简管理流程。同时,将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研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揭榜者。

刘盛东说,传统上,各地科技经费只向本行政区域单位开放,科技工作者要在规定的项目指南范围内提出申请。贵州打破这一惯例,在全国首创技术榜单制,通过揭榜挂帅,跳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长周期的限制,直接引进智力资源和前沿技术,打造出了“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

记者调研了解到,为转变科技职能强化服务,贵州“刀刃向内”,率先推进自身改革。实现“零审批”,主动将“权责清单”由30项减至12项。全面改革科技计划,将原有近40个计划整合为5个。优化科技项目评审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突出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立,防止权力集中。以实际行动增强创新主体的自主权,以此推动基础研究和科研队伍建设。

破除障碍铺平路还需持续“刀刃向内”

贵州找准发展“痛点”,绘制各领域技术榜单,公开对外征集技术解决方案,盘活了科技资源,带来了一系列可观的变化,为实现弯道取直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不过,在收获外部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应当正视存在的科技差距。”杨璟说,当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量还比较小,如与西部邻省四川的差距还较大。科研平台、人才支撑依然薄弱,且产业结构多集中在装备制造、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仍然不足。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在体制机制方面,贵州仍然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首先,由于缺乏顶层科技政策支撑,在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下,科技专项面临着审计合规性风险。目前,贵州技术榜单几乎都采取“一事一议”和“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榜单制的推广速度和预期效果。

其次,股权投资是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的有益探索,但科技项目投资大、不确定性风险多,容错的阈值如何确定,财政资金能多大程度上进入仍存争议。与民营企业合作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也面临着工商注册难题。

因此,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还需要打破单位部门地域界限,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整合、开放、共享、协同。可探索和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破除科研成果转化障碍,能进能出,解决后顾之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完善科研院所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业内专家建议,省级科技部门工作的重心应向地方科技战略核心布局、监管服务上转移,不要过多参与到具体项目评审实施。在严格落实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办法相关政策下,可尝试转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综合采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等多种办法。此外,对地方而言,坚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软科学项目,聚焦农村产业革命、营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高新企业梯队等重大实践问题,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