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内循环战略支点和双循环重要节点——中部崛起的河南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1日电(分析师张威 李文哲 鲁光远)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为中部地区第一大省,河南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市场规模等优势支撑下,河南新兴产业、数字经济高速成长为经济新支柱。

未来,河南将从产业链现代化、扩投资促消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四个方面发力,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十四五”期间,河南将打造多个大规模现代化产业链。此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及现代化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主体规划已完成,更全面的“1+N+X”政策规划体系也在构建中。

一、经济分析:崛起中的中部地区第一大省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交通网络发达,人力资源丰富,总人口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是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横穿带动区域。自2006年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实现迅速发展。最近十几年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

360截图20201211101441966.jpg

在中部地区中,不论从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来看,河南都是第一大省,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2018年河南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居全国第三位;省会郑州市常住人口1014万人,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2019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近年来,河南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市场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2019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8.5:43.5:48.0,第三产业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工业领域,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5%。此外,河南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0%。在服务业领域,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传统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家政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

2020年,河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生产供给不断改善,市场需求稳步回暖,新兴动能继续增强,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5%,增速恢复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和4.6%,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和4.8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医用口罩产量增长8.0倍,发酵酒精增长2.6倍;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8.0倍,传感器增长70.9%,锂离子电池增长20.3%。此外,前三季度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0%,9月增长4.6%。

360截图20201211101458556.jpg

二、产业发展:四大优势助推新兴产业高速成长

虽然河南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但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容忽视。“十三五”期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逐年提高,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新特性将有望带动一批企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格局。来自河南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5.4万亿GDP中约有1.4万亿来自数字经济,其增速远超GDP增速。

近年来,河南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华为、阿里巴巴、紫光、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信息技术服务、新型功能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全省初步形成了“核心引领、节点带动”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七分之一以上。

总体而言,河南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四个方面的明显优势。

从产业基础来看,河南拥有40个行业大类、182个行业中类,已形成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五大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从区位交通来看,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个经过河南,以民航为先导、高铁为骨架、高速公路为支撑的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基本形成,实现航空24小时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高铁4小时覆盖全国主要经济体。

从对外开放来看,河南形成明显的开放通道优势。郑州机场已开通5条洲际客运航线,国际客货运航线达到56条,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中欧班列运输网络遍布欧盟及中亚地区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郑州跨境电商“1210”模式向全球推广,形成了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从市场规模来看,河南有1亿多人口,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万亿元,近年来每年超过15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进而消费升级。以郑州为中心点的2小时高铁经济圈,形成覆盖近4亿人口的货物集散和消费圈,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在全国大市场、大流通中的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三、“十四五”:加快建设内循环战略支点、双循环重要节点

(一)四方面推进双循环支点、节点建设

当前,我国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之中,发展战略上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河南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调研过程中,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表示,河南未来将从产业链现代化、扩投资促消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四个方面推动改革,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以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开展“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数字化发展,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打造一批战略支柱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二是以扩投资促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突出“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都市圈轨道交通、能源外引通道、现代水网、大运河文化带等项目落地见效。

三是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资源要素循环。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提升“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统筹推进10个国家物流枢纽、30个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主体,争取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在河南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和运营基地,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仓运配、集采分销和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

四是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循环动力活力。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内陆开放高地能级,以“空陆网海”四路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开放通道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十四五”规划动向

11月24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关于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报告》提请审议。

该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南将要加快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规划,重点依托郑州、洛阳都市圈,推动高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以沿京广、陇海线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培育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轴等。

“十四五”期间,河南要把打造现代化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构建现代装备、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四个万亿级和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六个50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链,积极培育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十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链。

四、都市圈: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核心增长极

郑州是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占河南省的21.4%,总量居全国城市第15位;进出口总额4129.9亿元、占全省的72.3%,居中部城市首位、省会城市第5位。郑州七大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圈的条件日益成熟,规划日益清晰。2019年郑州都市圈GDP总量达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人,以占河南省9.6%的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郑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

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擘画了郑州都市圈发展的蓝图。规划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事实上,这一格局在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已经提出,其中关于郑州大都市区的表述被沿用到此次省级规划中。

360截图20201211101520200.jpg

根据《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将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一核”即郑汴港核心引擎区,是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轴”即完善主要交通干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南北向沿京广、东西向沿陇海等区域发展主轴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郑焦、开港登功能联系廊道,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城镇密集带。“三带”即黄河文化生态带、嵩山—太行山区文化生态带和农区田园文化生态带,共同构成郑州大都市区外围绿环。“多点”即次级中心城市、新兴增长中心、重点镇和特色小镇等构成的郑州大都市区多层次发展空间。

360截图20201211101536556.jpg

2020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部署,坚持将郑州都市圈作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先后召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专题会议、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2020年郑州都市圈建设相关工作,聚焦“五个坚持”,推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9月3日,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涉及规划、交通、生态、产业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据悉,未来,关于郑州大都市区的规划将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1”即统领都市圈建设的发展规划。推动《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促进都市圈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实现“多规合一”。“N”即都市圈专项规划和城际一体化规划。加快制定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水资源等领域专项规划。“X”即重点产业带和重点区域规划。选择郑开双创走廊、郑新、许港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发展走廊,率先出台产业带规划,探索推进相关毗邻区联合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协同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打造内循环战略支点和双循环重要节点——中部崛起的河南.pdf


打造内循环战略支点和双循环重要节点——中部崛起的河南.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