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共商多元化方式推动海外农业发展与合作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5日电  “十四五”即将开局。“第四届海外农业研究大会”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相互交流和分享了宝贵经验,纷纷表示将继续通过多元化方式推动新形势下海外农业发展与合作,从而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微信图片_20201215105400.png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指出,农业是民生之本,是多双边交流磋商的焦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贸、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他从近年来农业对外合作成果、当前农业对外合作面临重大挑战以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对外合作大有可为三方面对我国农业对外合作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他表示,将继续不断完善农业多双边交流磋商机制,优化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农业对外合作的融资、保险、信息、人才等服务体系,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化的投资、贸易、科技合作促进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对外合作创造机会、提供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成立4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对外合作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数据密集型农业战略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全球化模型和知识密集型农业智库服务三大支撑体系。累计完成101国重点国别报告及专题研究的智库产品,连续发布了海外农产品市场监测报告,建成了以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同名微信公众号、海外农业观察、海外农业研究大会为支撑的发布平台,服务决策效果显著。在中国农科院的支持之下,更加强化海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集散地功能,更多围绕中国农科院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合作战略目标,今年还牵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区域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重点农业技术示范两项任务。海外中心已准备好肩负更多的职能和使命,未来将继续大力建设大数据平台,开展海外农业信息监测和数据挖掘研究,不断完善大数据支撑的智库建设,成为专业智库和前沿技术支撑的农业对外合作助推器。

据悉,此次会议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办公室主任陈志钢发布了海外中心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合作研究成果,正式推出“一带一路”全球农业模型1.0版本,该模型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办公室共同开发的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发布了海外农业研究中心2020年智库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非洲国别研究、农产品海外市场分品种研究、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应对等研究成果。

此次大会还举行了“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连云港分站”开通仪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连云港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岳听共同为分站揭牌。分站的开通将为连云港市开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发挥重要信息服务功能。

围绕会议主题,大会还组织了国际组织、国别以及科企合作三场专题研讨:一是国际组织专题,邀请来自使馆及国际组织相关人员,就未来五年的国际或与中国合作行动计划、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合作两方面开展交流与分享,并以此推进国别间以及与国际组织间的海外农业国际合作。二是国别专题,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合作与大家分享各国农业发展趋势、农业投资支持措施和与中国的科技合作等内容。三是科企合作专场,采用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组队形式,并以新冠肺炎疫情下境外农业开发的挑战和应对开展对话,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合作新模式,应对新的挑战。

“第四届海外农业研究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以“新形势下的海外农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展望”为主题,孙坦、彭廷军以及FAO、WFP和IFAD、AGRA等驻华机构的代表,泰国、乌克兰、墨西哥、菲律宾、韩国等五国驻华使馆外交官出席了开幕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