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头鏖战的人——广西大石山区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财经南宁12月30日电(记者何伟)在广西已“摘帽”的54个贫困县中,35个县位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在脱贫攻坚关键期,广西大石山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瞄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弱项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实施挂牌作战,交出了优秀答卷。

都安瑶族自治县近9成面积是石山,被称为“石山王国”。家住都安县高岭镇的脱贫户苏广开着挖掘机,跟随施工队转战各个村屯。苏广说:“我们每天作业时间超过10个小时,就是要让石山地区的道路越来越便捷。”

如今,一条条新修的道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都安县扶贫办主任韦流宜介绍,2016年以来,全县在千山万弄间新建、扩建、硬化和维修村屯道路超过6000公里。

11月20日,自治区政府批准最后8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最后脱贫摘帽的8个县均是深度贫困县,集中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广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广西安排56个区直单位定点帮扶8个县,协调广东选派67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8个县进行支援,还向48个挂牌督战村增派一大批突击队员,与原有驻村工作队一起全力冲刺。目前,广西大石山区上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仍奋战在一线。

今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贫困地区交通封闭,施工材料供应不足,外地工人无法按时返岗复工。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古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覃敢从附近乡镇调运水泥、石料等,鼓励尚未外出村民到施工队务工,最后两个屯的通屯硬化路今年6月竣工,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

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边弄村村民韦汉斌左臂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他曾在筑路工地上跌入乱石缝,造成手臂粉碎性骨折。他带着多名村民组成施工队,修了几十条村屯道路,目前还在山岭间奋战。

“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在都安县保安乡上镇村弄伐屯,去年底道路一竣工,村民蒙谋很快打好地基,把钢筋、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运到家门口,不久就盖好了新房。蒙谋的爱人养猪,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上镇村新修3条砂石路、硬化9条道路,解决了通屯道路问题。“有了路,危房改造和产业水柜项目全部按期竣工,村里农产品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3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郭京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广西大石山区大力推广核桃、油茶、桑树、毛葡萄、中草药等特色产业,裸露石山披上“绿装”。都安县下坳镇隆坝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蓝钧租了260亩荒山种植毛葡萄,还带动30多户脱贫户种植800多亩。蓝钧说:“截至今年10月初,40多万斤毛葡萄销售一空,产值超过80万元。”

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广西已“摘帽”的54个贫困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林业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直接带动60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