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东践行黄河战略 做好现代化强省大文章

新华财经北京12月30日电(分析师郭桢 陈国峰 贾云鹏)山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人口大省,注重推进黄河战略。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以点带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做好现代化强省大文章。

一、治理水患防干旱 确保黄河长久安澜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800多公里悬河大部分在山东,尤其是东明县高村以上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一直比较严峻,水灾水患常年威胁着沿黄群众的生产生活。山东主动配合国家水沙调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对游荡性河段进行全面整治,尽早使全省黄河堤防、险工全部达到设计标准,病险涵闸全部得到有效处理,确保黄河山东段长久安澜。

1.png

水利基础设施是山东省的一大短板。山东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打一场兴利除弊的攻坚战,坚决摆脱逢雨则涝、无雨则旱的困局。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好新建水库、引调水等工程,推动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尽快达到“分得进、守得住、退得出、保安全”的目标;提升一批重点河道行洪防洪能力,抓好大汶河、小清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确保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整治一批防洪除涝工程,对影响行洪的各类设施,该搬迁的搬出来,该清除的清除掉,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改造一批引黄灌区,推动排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以上。同时,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据山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年全年山东省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18座、小型病险水库1205座、大中型病险水闸61座,防洪治理受灾重要河道9条。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43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5平方公里。健康养殖示范面积11万公顷,新增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分别为34处和37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

山东黄河滩区生活着60多万人民群众,山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道路改造提升五种安置方式。截至目前,27个外迁社区全部开工,6个社区已搬迁入住,其他社区年内全部封顶;28个新建村台全部完成淤筑,其中6个村台安置社区已开工建设,确保明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迁建任务,力争每一个村台、每一个社区都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保护黄河三角洲 建设流域生态区

山东省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黄河沿岸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高标准推进东平湖、单县黄河故道等一批骨干生态修复工程。

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现有野生鸟类368种,其中38种数量超过全球1%,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保护黄河三角洲,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健康具有特殊意义。山东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实施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政策措施,确保2020年300多处油田等生产设施退出核心区;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实施生态调水和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坚决做到系统治理,大力恢复退化湿地,改善滩涂生物栖息地质量,努力让黄河口更具生态魅力。

2.png

黄河生态保护取得重要成效,推动了山东省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山东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全省四个粮食总产过90亿斤的市全部属于沿黄地区。山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利用黄河滩区、库区、湖区资源,加快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好“黄河牌”,打响菏泽牡丹、鲁西黄牛、东阿阿胶、沾化冬枣、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品牌,打造千里黄河绿色高效农业长廊。

201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7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1071.4亿斤,增加7.5亿斤,连续6年过千亿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10110个,增长9.1%。山东省林地面积达到35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04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7.9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98.6万吨,比上年下降17.7%;禽蛋产量450.6万吨,增长0.7%;牛奶产量228万吨,增长1.3%。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781.9万吨。

、打造沿黄地区现代产业走廊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山东沿黄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山东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规划建设,做到政策、投入更多向沿黄地区倾斜。合理布局沿黄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重点基础设施,加快推动郑济、鲁南、雄商、济滨等高铁建设,完善沿黄、跨黄高速路网,建好“四好”农村路,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提高沿黄重点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济南携河发展,拉开大城市框架,更好发挥黄河下游中心城市作用。

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期形成了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结构,炼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转型发展任务重。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引领,突出发展生态环保经济,着力增强产业生态构建能力,发挥济南信息技术产业、淄博新型功能材料等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的引领辐射作用,培育沿黄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炼化、铝业、钢铁等整合提升进入“快车道”,通过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上新压旧,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被有效控制,山东省经济正常化节奏加快,工业供给、需求协同复苏,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向好发展态势。2020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1-10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9.9%,增速比10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新动能不断发力,对工业增长贡献加大。1-11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增长1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10%以上增速。部分新兴产品产量增势较好,服务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6.1%、17.2%和16.3%。

、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通道 展望“十四五”前景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家开放格局,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先行探路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投资政策,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积极构筑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沿海港口整合,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按照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建设、一体运营、一体管理。同时,着力优化内陆无水港节点布局,将港口服务功能向黄河流域腹地延伸,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展望“十四五”时期,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凸显龙头作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占比大幅提升,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主引擎,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产品链迈向中高端。

二、科技创新走在前列,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

三、改革开放走在前列,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四、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治理效能走在前列,平安山东、法治山东、诚信山东建设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山东践行黄河战略 做好现代化强省大文章.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