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新华财经北京1月7日电(戴琳琳 张新新)缺乏区位优势,所依托经济腹地狭小;地方财力有限,无法给予更多财政支持……尽管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兰州新区始终坚定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持续释放发展与改革红利,经济增速连续三年领跑19个国家级新区。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下,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双20%”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先试先行”政策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正成为甘肃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实现增量提质双突破

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2020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严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兰州新区仍然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的亮眼成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部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兰州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5%,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5%。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在实现增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提质突破。其中,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创造多项纪录,年产200万吨芳烃综合利用重大项目签约;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新材料、高铁合金导线建成投产;国网云数据中心等5个大数据项目上线运营;大科学装置检测中心、重离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国际会展中心、洲际五星级酒店、八所职业院校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快速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加速形成;机场三期及连接线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发挥了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人才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以来,兰州新区积极发挥国家级新区治理机制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及早组织复工复产,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高质高效落实“六稳”“六保”。2020年6月6日,兰州新区举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首场线下人才“双选会”,吸引3万余人参与,1.3万人签订就业合同,为服务区内企业招才引智、服务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与此同时,兰州新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一网通办、容缺受理、上门代办等服务,蝉联“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500余户。

据公安等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兰州新区实有人口达到46.5万余人,较2019年增长10.4万余人,实现10万级人口增长,预计未来人口流入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持续释放国家级新区强劲发展活力。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坚持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深化系统改革,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发展引才聚才,以全员聘用、全员绩效考评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用短短8年时间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国企改革打出“组合拳” 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做大做强做优。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验田”任务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主动扛起国企改革“先行军”重大使命,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对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全面梳理、系统研究、深入论证,形成“党建引领、改革带动、产业赋能、开放合作、人才支撑、促进发展”思路,探索打出“1轮系统性重组+1套特色现代企业制度+1个国企民企业联动模式+N个领域带动”国企综合改革“组合拳”。

国有企业支撑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彰显,其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快速提升,三年内总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分别增长3倍、85倍、8倍,国有企业对经济主导作用凸显,助力兰州新区2017-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6%、16%、17.1%,连续领跑国家级新区,创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支撑带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轮系统性重组”为国企装上“加速器”。兰州新区着眼发挥国有企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局,先行推进国企综合改革,将原分散管理的61户国企系统性整合重组为城市发展、市政建设等8大国有集团公司,实现“散、小、乱、差”向“集团化、实体化、规范化、高效益”转变,迈入实体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制度化管理的“快车道”。三年内国有集团公司资产总额由2016年底的612亿元增至1700亿元,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13亿元增至1100亿元,利税由2016年的1.8亿元增至15亿元。

“一套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国企核心动力。兰州新区先行先试探索将党委会和董事会“两会合一”,理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突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引领带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创新国企分类监管考核、差异绩效分配制度,同职级负责人年薪最高相差2倍、职工年收入相差60%,激发企业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创新柔性人才引培制度,在国企改革建设发展最前沿“引、培、输”人才,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试点,引进高端人才5000多人,储备各类专业人才3万多人,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人才孵化器”。打通国有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人才流动通道,向外输送改革意识强、市场思维敏锐、管理能力突出、技术水平较高的各类人才近千人。创新国资监管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审计、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监督协同,严防利益输送,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一个国企民企业联动模式”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兰州新区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为抓手,创新“‘一家国企’带动‘一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共建‘一个产业园区’壮大‘一个支柱产业’”模式,实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资源互通、研发共联、渠道共建、人才共享、产品互供、信用互保”,构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联盟体”,直接合资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50家,“链接”带动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几千家,吸引“三个500强”企业10多家、上市企业12家,引入各类资本200多亿元,带动产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保持30%以上增长,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等十大生态产业集群。

“国企+N个领域带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探索“国企+招商引资”模式,由国有企业牵头与行业关联民营企业优势互补、“组团”联合,“点对点”精准对接国内外产品龙头企业,围绕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招商引资量扩质提新跨越。探索“国企+投融资”模式,建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互保机制,通过担保、基金募投及融资租赁等多元渠道加大融资支持,八大集团公司融资1690亿元,为100多家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00多亿元,有效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探索“国企+就业”模式,国企联合民企、中小微企业搭建“双选平台”,带动吸纳社会就业8.5万人,带动周边群众就近稳定就业5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聚焦国家级新区战略使命 新格局下发挥新作用

聚焦国家级新区战略使命,兰州新区坚持改革引领、机制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路,有力支撑引领了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快速发展,2017年兰州新区在61户企业的基础上,新组建8家集团公司。截至2020年10月,8家集团公司资产总额1689亿元,1-10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利税13亿元,分别是改革前的3倍、70倍和7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兰州新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成为支撑其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和“主力军”。

产业集聚发挥引领作用。兰州新区石化集团着力构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化工产业水平整体提升,打造150平方公里千亿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已落地产业项目150个、产品400余种,规划建设600栋专精特新厂房,2020年绿色化工园区通过全省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认定。

对外开放发挥示范作用。兰州新区商投集团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76亿元,贸易规模呈倍数增长,跻身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06位。

补链延链发挥带动作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推动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成西部第一个先进计算中心,规划算力达5000万亿次/秒;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开展大数据分析、超算、云计算等业务,补齐大数据产业链条,助力兰州新区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金控集团与九江德福、白银有色、甘肃省国投集团合资合作,组建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成4.5微米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有力推动兰州新区及甘肃有色金属加工链条的延伸。

兰州新区农投集团主动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展现国企担当,率先推动全域现代农业发展,以“土地银行”模式流转农用地20万亩、整理高标准农田15万亩,牵头建设甘肃规模最大现代农业公园、示范园和生态循环养殖园,带动新希望、中天羊业、天兆猪业等国内外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兰州新区,合作实施总投资239亿元的26个现代农业项目,构建了千亩中药材育苗、1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350万头生猪、百万只羊、万头奶牛养殖园,百万级猪羊屠宰加工、200万吨粮油精深加工、150万吨饲料加工、5万吨冷链物流等生态循环产业链;并通过“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4万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国有企业“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发展作用有效发挥。

“十四五”已经开启,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兰州新区已经着手部署谋划,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重大项目布局,全力拓展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