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键词解读上海“十四五”发展新目标

新华财经上海1月13日电(记者杨有宗) 当前,上海正全面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未来五年以及更远的时间,上海将怎么干?最新召开的第十一届上海市委十次全会,定下了上海“十四五”发展的新目标新愿景,也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新路径。

三大任务

回顾“十三五”,这是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从2018年承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到2019年强化“四大功能”、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再到2020年浦东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三大任务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第一批517项事权下放基本完成,2020年前10月投资总额2800亿元;截至2020年11月23日,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196家,募资总额2829亿元。其中上海企业达到33家,募集资金和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长三角一体化近期敲定了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14个协同事项,挂牌一周年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拿出了32项制度创新成果。

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上海首次晋级全球第五。2020年7月和9月发布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均跻身全球第三,成为自2008年步入世界一线城市以来的最好成绩。

展望未来,谋划“十四五”,上海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按照这样的定位要求,上海对全市发展格局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其一,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其二,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其三,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其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国际数字之都”

面向“十四五”,上海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把数字城市的框架搭好,把数据应用的瓶颈打通,把应用场景的开发激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谁占据数字化转型的先机,谁就掌握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之所以把数字化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新名片。“两张网”建设为数字化政府和数字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

以消费为例,2020年“双11”,天猫的成交总额达到4982亿元,其中上海成交额562亿元,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一。除了阿里,拼多多、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都计划在上海加大布局。

“五个新城”

当前,上海面临着调整城市布局、寻找增量空间的紧迫任务。具体而言,上海的主城区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推动“一江一河”(黄浦江和苏州河)等区域深度开发;东西两翼的临港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商务区要发挥对内对外枢纽作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大新城要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北面的宝山和南面的金山,则要加快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

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则围绕城市干道中环线,串联前滩、张江、金桥等重点区域。随着“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一条“金腰带”显露雏形。对标“十六字”新发展格局,当前浦东一面建设主题城市,如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一面打造特色园区,如集成电路、创新药的产业园。

所谓“五个新城”,指“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加快建设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打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无论从主城区资源要素制约看,从未来增长的空间需求看,还是从构建大都市圈的发展趋势看,都需要我们跳出原有城市格局开拓新的空间。某种意义上,建设五个新城,就是“打到外线去,开辟新战场”。

摊开上海地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大新城宛如一串珍珠,环绕在上海中心城区周边。它们一面通过轨道交通与主城区相连,一面辐射更为广阔的长三角腹地。

“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一表述,令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未来的五大新城,将具备完整的城市功能。住在这里的市民,不用事事往主城区跑。人们可以在长三角居住,到这些新城工作;也可以在新城居住,到长三角工作。“大上海”之大,将因此展现得更加明显。

“五型经济”

什么是“五型经济”?其一,创新型经济在于打造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关键看人才;其二,服务型经济在于辐射和赋能更广区域,关键看品牌;其三,开放型经济在于提升经济联通性,关键看通道;其四,总部型经济在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关键看头部企业;其五,流量型经济在于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增值,关键看平台。

当前,经济领域复杂性呈现指数增长,二三产业边界更为模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时,有的区提出要不要设定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在我们看来,对这个问题不用纠结。因为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抓制造业就是抓服务业,抓服务业也是抓制造业,要淡化传统的二三产之分。”

为了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上海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打破“常规手势和思维定式”,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集聚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