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建立四个对口协同发展机制

 2020年初,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在新定位下,各区县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和自身资源禀赋谋划“新思路”?又如何携手共同发展,加快区域协作?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共同给出的答案是,建立“1+3”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体系,编制5年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协作,在全市“一区两群”发展战略中打头阵、作先锋,发挥示范带动和标杆引领作用。

建立1+3工作机制

两江新区是重庆经济发展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正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门户、重庆智慧之城,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而万州则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川渝地区东向开放门户,是长江十大港口城市之一。

双方的合作将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表示,从“一区两群”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来看,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分别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中心城市,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改革开放高地,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减少区域间市场和政策壁垒,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循环,为全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作出示范表率。

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局长黄杰介绍,两江新区与万州将健全完善“1+3”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体系。以两地联席会议机制为统揽,同步建立互访结对、企业合作、招商引资3个专项工作机制。

每年召开联席会议 各部门互结对子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将如何携手共同发展,加快区域协作?

按照两江新区管委会、万州区人民政府对口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将由两地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每年在万州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负责推动两江新区万州区对口协同发展总体工作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对口协同发展总体方案、年度协议和任务清单,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重要工作等。

“我们将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分工,强化日常工作对接衔接,落实专人专班、挂图打表推进年度专项任务。”万州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万州区各成员单位也将按照项目化、事项化、机制化落实年度专项任务。

推动两地工业企业协同发展

唐剑晖认为,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来看,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并且率先引入了国内外多所大院大所在两江新区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并且正在加快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万州区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在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承载着重要使命。

“两地将围绕本地工业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及重点,按促进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原则,建立完善两地重点工业企业、项目、产品、技术及人才库,为两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共享共用。”万州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任涛表示,双方还将合作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畅通两地工业企业对外投资、订单服务、产品销售、技术合作、配套加工、人才交流等信息,充分实现两地产业在需求端与供给侧的协同发展。

产业招商深度融合

在招商引资方面,双方将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和万州区产业、资源优势,促进两区产业招商深度融合,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共促共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我们与万州区招商部门将共同建立协同招商机制、信息互通机制、产业协作机制、产业转移机制和人才交流机制。”据两江招商集团副总裁朱永泽介绍。

两江新区与万州区还将组织双方优质企业互动考察,促进现有企业的协同配套发展,共同打造具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在人才交流方面,两江新区不定期组织招商干部、专家人才,对万州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指导与协助招商工作,万州区招商部门每年派遣2-3名优秀干部到两江新区招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两江新区在招商工作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作举措、政策措施,推动万州招商引资提档升级。(刘政宁 赵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