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以特色枢纽促港产城融合发展

       2019年2月,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成为第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两翼六区”空间布局。

南京空港经开区作为其中重要一“翼”,紧抓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机遇,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竞争优势,把发展枢纽型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切入点,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枢纽型经济发展质效,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先后获“江苏省航空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江苏省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等多项荣誉。

高标准谋划 构建枢纽经济新格局

近年来,南京以建设三大枢纽经济区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城市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竞争优势,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要素流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南京空港经开区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目前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航空运输、临空高科技等产业的集聚,累计引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4家,航空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临空经济特色凸显。

一是航空制造业高地优势显现。先后引进航发南京轻动、航空工业伺服、航空工业机电等航空制造类项目30多个,是国内飞机发动机燃油、环控、液压、APU四大系统的主要产业集聚区,也是宽体飞机客改货和国产C919重要零部件制造基地。

二是航空运输业品牌实力彰显。汇聚了航空物流类企业60多个,引进顺丰全货运、中都友邦等一批全货运航空,天猫昊超、盒马鲜生等一批新零售运营企业成长迅猛,菜鸟智能骨干网、孩子王华东总部等一批仓储配套企业日益壮大,空港已成长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中心。

三是临空高科技产业加速崛起。汇聚了以普莱柯生物、塔菲尔、安科医疗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集聚,空港已成为全省临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综合交通枢纽是枢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关键载体。南京空港经开区集中资源打造发挥南京优势和特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相继规划建成机场轻轨S1号线、规划S11号线等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将军大道等快速通道实现快捷服务。立体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启航大道免费通道直通禄口机场,形成公路、轨道、铁路、航空等一体化交通格局。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南京空港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据了解,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签约华坤新能源、航力机电、普莱柯生物医药等超亿元项目33个、总投资额达339亿元。

聚焦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南京空港经开区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造以人才引进为保障、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江宁南部创新创业新热土。

依托江宁开发区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南京空港经开区构建了空港科技创新全周期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经开区与南京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新型研发机构12家;建成南航大宇航工程研究院等科创平台4个;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先后引进顶尖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150名,形成以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高端人才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成效持续彰显。南京空港经开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三自三高”产品逐步增多。202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值、PCT申请量等核心创新指标年均增幅超25%。

深化服务改革 打造港产城融合新样板

南京空港经开区以打造空港新城为抓手,聚焦长三角“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试验区目标定位,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产业层级,优化体制机制,擦亮空港“新都市”名片。

南京空港经开区抢抓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以打造跨境电商最优生态圈为目标,积极推进海关一体化通关改革,提高跨境电商产业园货物通关效率,全球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通关量持续攀升,9610模式通关量及货值均居全省各跨境口岸首位,9710通关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

南京空港经开区持续推进产业升级更新,坚持“向存量挖空间、向存量要效应”的集约型、外延式发展模式,成立空港新动能产业园,清退低效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0年经开区盘活低效用地514亩,临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新动能产业园项目招引加速推进,在推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46亿元。

为构建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南京空港经开区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率先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调整人员配置,严格辅助人员招聘标准,盘活园区优秀人才资源,激发平台运行活力、干事创业动力。聚焦企业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赵鼎 施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