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关键词:稳政策 抓重点

新华财经北京1月14日电(分析师邢博 黎轲 王欣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在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和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2021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政策将实现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定了市场预期。

此外,人民银行2021年重点工作呈现多个新亮点,包括强调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的强监管,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以及稳妥有序的扩大金融开放等。

一、货币政策连续、稳定、可持续

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020年稳健货币政策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了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而2021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与2020年提出的“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表述基本一致,体现出货币政策取向的连续、稳定、可持续。这既是人民银行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坚持,也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打消了近期市场不断涌现的政策“急转向”顾虑,增强了市场信心,这将有利于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继续积极承担稳市场保主体的责任。

此外,相比2020年,2021年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中多了“精准”和“合理”两个词。

2021年货币政策的“灵活精准”将更多体现在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和创新上。2020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其仍将是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抓手,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精准优势,实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一阶段,“三农”领域,科技创新行业、绿色产业、小微企业都将更广泛的享受到政策红利,金融机构应该及时把握政策趋势,尽早进行产业布局和产品创新,对接政策落地。

2021年货币政策的“合理适度”在于流动性要支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总量上来说,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操作,既不会出现市场所担心的后疫情时期流动性明显收紧情况,也不会出现“大水漫灌”式的流动性过剩状况。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将是政策合理性的一个标准。

二、金融风险管理新年聚焦新领域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人民银行共提出十项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第五项,而在2020年这点是位列全年重点工作的第二项。位次的变更并不代表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性下降,主要是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国系统性风险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宏观风险也整体趋于收敛。

近年来,强化金融风险管理一直是人民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人民银行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乱象;2019年,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依法果断接管包商银行,并稳妥处置了部分中小银行风险;2020年人民银行牵头协调银保监会、证监会顺利接管“明天系”旗下9家核心金融机构,妥善应对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目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根本扭转,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此外,还应注意到,2021年人民银行强调了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支付领域的强监管要求。工作会议指出,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民银行把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和支付领域的审慎监管以及补齐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短板,作为2021年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具体落实,同时也给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表达了监管层对于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将对市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

三、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上日程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民银行根据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启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征程。截至2020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顺利完成;金融机构内部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LPR逐渐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的主要参考基准;LPR衍生品取得较快发展。

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未来改革将更聚焦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上。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数据显示,在LPR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2020年9月,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8%,分别较上年12月下降5个和26个基点。因此,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有效刺激商业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的转型步伐,加速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促使银行拓展新业务并加快非利息业务发展。但同时也对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新亮点

此次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的另一亮点是,提出2021年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了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事实上,金融在引导和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自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此外,2017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建设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先进样板和模式,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激发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活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

通过此次会议可以看到,2021年人民银行将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重点措施在于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些措施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动力,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将得到更多金融资源的支持。

五、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成为关键词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共提出十项重点工作,其中有三项涉及到金融开放问题,可见“金融开放”是人民银行2021年工作部署的另一关键词。会议提出,2021年要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退潮、竞争格局重塑的趋势,而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变局,这显著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不失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深化金融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有利于通过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从而更好的化解风险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而,人民银行将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列为了2021年的工作重点。

2021年人民银行在扩大金融开放方面的重点工作在于,推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等。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开放工作上非常强调一个“稳”字。汇率定调上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人民币国际化上要求的是“稳慎推进、顺势而为”,在外汇管理上提出要“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而在资本项目开放上要求“稳妥有序”。因此,2021年我国深化金融开放的步伐和节奏都将较为谨慎,将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出理性选择。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关键词:稳政策 抓重点.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