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品牌“国潮”年礼持续走俏

新华财经北京1月21日电(王樾、张越男)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国人逐步累积的文化自信促进了国货意识的增强,进而提高了民族国货品牌的消费力,也顺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近年来,在年节礼品市场上,“国货潮牌”年礼产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符合年轻人审美、又贴合民俗需求,持续走俏。

农历辛丑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今年的年货市场发生了几点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线上方式,一键购买直接配送;传统肉类食品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健康消费、快乐消费“井喷”;而最显著的变化是以往很多传统小商品年货,被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国潮”年礼所替代,这些礼品以巧妙的创意设计彰显传统文化元素,美观大方又不失实用功能,得到百姓的热捧。

事实上,随着国货品质不断升级以及国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民族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不断提升,焕发出新的神采。近年来“国潮”产品的发展有两条主线迅猛发力,一条主线是依托民族品牌打造的“国货潮牌”概念,如运动品牌李宁在2018年就喊出了“国潮元年”口号,并将融合传统苏绣工艺技法的“悟道”运动鞋、服饰推上了纽约时装秀。另一条主线是博物馆、文旅景点文创商品的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认为,“国潮文创品”的兴起,突破了以往文化旅游商品“复制品”“纪念品”的固化概念,通过具备当代审美、生活功能的创意设计,“有内涵”“有创意”“有个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受欢迎的文创品,多是博物馆、文旅单位与专业设计团队从产品研发之初就密切合作、深度定制的原生文创产品,而不再是对小商品简单贴牌的产物。这种原生文创产品,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因其具有独特性,契合主题文化需求,且在品质上大幅提升,既精致、艺术,又巧妙、实用,有的还具备比较前沿的科技含量,因此无论在场馆内还是场馆外,线上还是线下,均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到了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时,这样的创造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市场相融合,就更易迸发出火花,成为消费者眼中“有底蕴,有档次”的文化消费品。

据介绍,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今年与上海的一家新锐文创企业——韵文博鉴进行了深度合作,针对牛年春节,以恭王府馆藏“天下第一福”为IP,联手推出了包含转运万花筒、春联、福字、窗花、传统年味礼等在内的春节礼盒。投放市场后,短短半个月,多个系列均被抢购一空,出现了难得的供不应求盛况。

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表示,恭王府博物馆很早就确立了“创意是核心、模式是关键、市场是根本、管理是基础”的文创发展理念。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是恭王府的重要文化资产,围绕“福”文化主题设计的礼盒,在馆内商店上架时就很抓游客眼球,线上上架后销量也快速攀升,这充分验证了老百姓在对国潮文创精品的渴求中,也寄托了一份对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愿景。

对此,韵文博鉴创始人陈玉林表示,“韵文博鉴+恭王府”的合作,是韵文博鉴结合传统节日进行优秀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之一。2020年,韵文博鉴在清明节期间,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合作推出了中草药香囊礼盒;抓住端午节日,巧妙融合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环县道情皮影戏,创新设计打造了一款皮影走马灯创意端午礼盒;借助中秋节庆,与敦煌文旅合作,推出了极具敦煌文化特色的飞天月饼礼盒。这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传统节庆为载体,以时尚潮流风格改良为抓手,以经典文化品牌联合为助推器的发展模式,快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粉丝”。“这对我们团队的信心是极大的鼓舞。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从业者的集体努力,在新时代文化理念的赋能下,在国人文化自信的觉醒意识下,一定能摆脱好莱坞影视文化、日漫文化、韩剧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冲击,继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刚表示,国内一大批如韵文博鉴这样的文创企业,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结合时代审美,再造艺术衍生作品,特别是与非遗传承人、传统馆院所等的合作,打破了文化市场的边界,拓宽了文化传承的外延,以更年轻、更生活、更国际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有内涵的文化品牌和价值,赢得国内外人士喜爱,更好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