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消费信心不足 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新华财经北京1月22日电(赵传奇)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消费支出下降的同时,存款余额增幅达到10.2%,呈跷跷板效应,显示出疫情的冲击下大家担忧未来收入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储蓄型动机增强下半年以来,经济恢复最快行业并不是先前失业最多的行业,这意味着失业的性质或许正从冲击型失业转变为结构型失业。有专家认为,应合理引导消费、储蓄和投资,形成有效制度安排积极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收入增速下降  消费信心不足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同比名义增长4.7%,实际增长2.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同比下降1.6%,实际下降4.0%。虽然从全年看增速仍然为负,但是三四季度的当季增速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增长接近了前几年的正常水平。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的全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18.3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12.57万亿,无论是本外币存款余额,还是人民币存款余额,增幅均达到10.2%。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消费支出复苏程度明显低于收入,说明疫情冲击带来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造成消费信心不足和储蓄型动机增强。

此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导致的逆全球化等衍生风险日趋显现。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付立春在此前举行的2020全球财说峰会上表示,数据显示,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相对稳定,而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中产阶级的居民收入增速在下降,占比或许也在下降。在整个社会中,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中产阶级在消费、生产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中,均是主力贡献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2021年,将“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要促进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人社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提出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

“收入是结果,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产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各种相关的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从源头上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中高端就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表示。

积极应对结构型失业

消费,短期看,最核心的还是稳就业稳了就业,才能稳住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在此情况下,今年需把稳就业放在首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保就业政策的持续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保就业政策还促进了工资收入的回升,通过强化稳岗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4.3%,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2.8%。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在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密集型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的就业恢复缓慢,食品行业、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行业的就业持续增加,但增加的规模还不足以抵消失业的规模。经济恢复最快行业并不是先前失业最多的行业,这意味着失业的性质正从冲击型失业转变为结构型失业。

疫情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劳动者素质、技能以及大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应对结构型失业,关键在于实现劳动者和就业岗位的重新匹配。今后发展的大势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会看到东部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创造速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弱,也不再能吸收数量众多的外来劳动力就业。同时,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机会,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下一步发展的大势。在这个过程中,让劳动力供给能够适应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且能够找到适合的劳动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另外,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需要进一步改革。在面临比较大的结构调整的时候,让失业保险为临时失业者提供一个临时的、短期的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把失业风险相对较高的灵活就业者、农民工等完全纳入保障范畴,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其“兜底保障”作用。

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占斌、杜庆昊撰文建议:一是合理引导消费、储蓄和投资,形成有效制度安排,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居民储蓄增速很快,但消费增速远低于预期。加强需求侧管理,处理好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有效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至关重要。一方面,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引导居民适当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确保储蓄率维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趋势,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精准投资、有效投资。

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扩大消费,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关键举措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是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加快释放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鼓励平台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新型就业形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将困难群众按规定纳入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二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就业中的身份、性别歧视﹔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建立符合教育、医疗等各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加大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转移支付力度。

三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