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报告】六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意味着什么?

新华财经北京1月29日电  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1月29日刊发智库读中国专刊第3期,全文如下:

2020年,南通、合肥、福州、济南、西安和泉州等6个城市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所谓“万亿俱乐部”是民间对于GDP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总称,全国已有23个GDP破万亿的城市。

万亿GDP是一个数字标签,意味着一座城市的经济能级迈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大多数年份均有城市贴上这一标签,但同一年有6个城市同时突破万亿,这在全国城市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6个城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我们认为,在看到数据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数字背后的机会与挑战,6个城市要对突破万亿以后新局面做更多的准备,寻找新比较优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进一步,顺利突破1.5万亿元关口。

微信图片_20210129115831.jpg

一、六城市晋级“万亿俱乐部”,历史首次背后的几个关键点

(一)疫情背景下的破纪录更凸显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

从2006年上海率先实现GDP破万亿以来,“万亿俱乐部”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扩容节奏,特别是2015-2019年期间,每年均有1-2个城市晋级。上一次达线高峰出现在2011年,天津、深圳、重庆、苏州四城市同时晋级。

图表1:“万亿俱乐部”城市GDP突破万亿的时间

图1.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

如果考虑到疫情冲击的因素,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得。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时用的评语“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同样适用于这6个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这6个城市外,东莞2019年GDP也已突破9000亿元,虽然最终未能如预期破万亿,但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

(二)省会城市集中释放能量,“强省会”战略出现成效

在6个城市中,福州、西安、合肥、济南为省会城市,这也实现了福建、陕西、安徽三省万亿城市零突破。公开资料可查,这几个省份均提出“强省会”目标,此次四个省会城市的同步达线,也显示出“强省会”战略初步实现。

福建同时有两个城市达线引人关注,先是泉州市统计局18日发布GDP初步核算数,完成破万亿“官宣”,福州市统计局20日也发布通报,宣布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尽管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首位,但需要看到的是,福州与泉州之间的差额有了明显收窄,从2018年的1162.43亿元收窄至2020年的138.66亿元。

图表2:“强省会”战略下福州与泉州GDP差距大幅收窄

图2.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泉州市统计局

合肥达线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2020年12月28日,《安徽日报》发布文章《“链长”护航创新发展的“合肥力量”》提到,合肥2020年生产总值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列。随即,2021年1月2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合肥发布”对此进行否认,称“近几日,有少数媒体报道,合肥2020年GDP已实现万亿,这是极不准确、很不严肃的报道”。直到1月20日,“合肥发布”才正式发布合肥GDP突破万亿的消息。

图表3:合肥谨慎发布GDP消息

图3.png

资料来源:新浪微博“合肥发布”

西安破万亿还有更多的标志性意义,成为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也意味着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全部迈进万亿门槛。

(三)“经济明星地级市”晋级开启一轮浪潮

目前只有5个地级市GDP突破万亿,南通和泉州毫无疑问是地级市里的佼佼者。如果考虑到2021年应该晋级的东莞,以及后续可能晋级的城市,“十四五”将可能是一批万亿级城市诞生的五年。

从此轮晋级的6个城市的经验来看,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GDP跨越,一个城市的2020年GDP需至少达到5600亿以上的水平。目前,各地2020年GDP尚未完全公布,参考2019年的数据来看,排名第25位的烟台(7653亿元)至排名第41位的嘉兴(5370亿元),这17个城市都有机会在“十四五”期间冲刺万亿大关。这17个城市中只有5个是省会城市,其余12个均为地级市。

其中,2019年GDP达到7000亿元级别的烟台、常州、徐州、大连概率最大,其次是处在6000亿元级别的唐山、温州、昆明、沈阳,其余城市的难度稍微大一点。

据媒体报道,烟台、常州、徐州、温州、嘉兴、唐山和昆明等城市,已经提出“十四五”期间冲刺的目标。

二、GDP破万亿,为什么这么重要?

(一)GDP破万亿是一个城市经济能级跃升的象征,是其承担更高国家责任的基本条件和底气

GDP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破万亿表明一座城市具备了承担更多功能的基本条件。近年来,西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受到一些争议,质疑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西安经济体量有所欠缺,2020年西安GDP破万亿,9个国家中心城市GDP全部突破万亿元。

从各地的发展战略可以明确看到对于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渴望。目前,山东、安徽已经从省级层面明确支持济南、合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到,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安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福州则在市级层面提出“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二)GDP破万亿的城市必定是找准比较优势,在其优势赛道上积攒了加速前进的势能

制造业立市的泉州有着“爱拼才会赢”的奋斗才会赢的基因,泉州的第二产业占比在这6个城市中是最高的,接近60%。泉州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

图表4:各城市2019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图4.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

因为在扶持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敢于投入,京东方、蔚来等先后落户合肥,2020年合肥被网友称为“最牛风投城市”而走红网络。实际上,合肥近年来科技创新产出较多。2017年,合肥成为继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后,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他几个城市也都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比如南通选择全方位对接上海,西安提出要打造“硬科技之都”等等。

(三)跻身万亿俱乐部是一个“数字台阶”,更高的发展起点往往可以形成更强大发展推力

对比各城市突破万亿关口的增长走势可以发现,城市能级提升会进入快车道。从5000亿元到1万亿元,23个城市的达线时间均值为5.73年,时间最长的城市花了9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到1.5万亿元,10个城市的达线时间均值为3.7年,时间最长也只需4年时间。而从1.5万亿到2万亿,5个城市的达线时间均值为3.2年。

按此推算,“十四五”期间,6个新晋成员中大概率有城市达到1.5万亿能级。目前,泉州、合肥已经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或突破1.5万亿元的新关口。

(四)城市经济能级的提升会增强资源吸附能力,加速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聚集

经济体量上来了,作为一个经济体,集聚辐射的能力就更强,更有利于创造各种就业机会,集聚人口。在经济增长中,人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资源。恒大研究院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人口人才是区域经济和各行各业兴衰的根基。从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可以看出,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了东莞是“准万亿”城市,其余城市GDP均突破万亿。

图表5:2019年人才吸引力前20城市

图5.png

资料来源:智联招聘、泽平宏观

三、万亿城市再出发的几点思考

在2020年1月3日举行的南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抛出“南通之问”:“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南通之问”背后是新晋城市普遍面临的“成长挑战”,找到补短板的路径是万亿城市需要面对的挑战。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GDP突破万亿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旧的比较优势可能消失,新的比较优势尚待挖掘,破万亿后怎么办?既是社会关心的话题,更是政府需要解答的考题。

(一)人口是一个城市可持续的内生动能,关乎长远。千万人口规模是另一个在讨论比较城市发展时不可回避的话题。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2017-2019年三年间户籍人口增长131万人。济南常住人口规模在2020年突破900万人。泉州2019年常住人口达874万人。而南通2019年常住人口仅731.8万人。福州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形成千万级人口城市。

图表6:新晋万亿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2015-2019)

图6.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

从人才后备军的视角来看,2016-2019年,西安小学生在校人数增加22万人,济南、泉州小学生在校人数增加超过10万人,南通只增加了3.3万人。

图表7:新晋万亿城市的小学生在校人数(2015-2019)

图7.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

近年来,西安、济南等城市为了吸引人口流入,纷纷推出“零门槛”的落户政策。在2021年泉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出台人口零门槛落户便利化措施。

当各地落户限制都取消,接下来比拼的就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与万亿GDP相匹配的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

(二)坚定不移地创新再创新,在创新中找到城市发展的新比较优势。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泉州、合肥不约而同地将创新作为全年工作的的首要任务,济南“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从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功能、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快人才强市建设等四个方面部署相关工作。泉州提出“实施全方位创新行动”,合肥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再绘新蓝图”。

产业创新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为政府除了做好服务以外,需要敢于投入。比如合肥2019年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130.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1.6%,远高于其他几个城市,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占比均远高于其他城市。舍得投入让合肥在高科技产业赛道上领跑。

图表8:2019年各城市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占比

图8.png

资料来源:新华财经

因此,真正将创新作为第一源动力,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必然要加强。

(三)集聚效应将增强城市竞争力,城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在更大版图下做好分工,协同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可以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更有效率地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长三角为例,2016年5月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促进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五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经过5年的时间,这五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除了常州外,其余都已突破万亿GDP。世界级城市群的积聚效应初步显现。

图表9:长三角5个都市圈空间布局

图9.jpg

资料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16]1176号)

未来中心城市要更多发挥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注重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同城化发展,避免出现中心城市资源“虹吸效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形成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将中心城市的发展势能转化为城市群的发展动能。(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曹杰)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5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联系电话:010-63073993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