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进“宝”兴穷乡

新华财经重庆2月3日电(记者李勇、张桂林、周凯)隆冬时节,在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龙河两岸,苗圃里成片的三角梅树苗长势喜人;沿河公路上,快递车满载着黄牛肉、笋竹等山货驶过;民宿群里,游客们欣赏着古朴的村落……

山高谷深的三建乡,曾是另一番光景:家家户户种些土豆、玉米,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1.3万多村民中建卡贫困人口达3000余人,成为重庆市的深度贫困乡镇。但近年来,随着一批“80后”“90后”创业者的到来,昔日贫瘠的山乡开始生“金”长“银”。

走进三建乡电商服务中心,“95后”廖丽娟正和员工们一起忙着给土特产品打包。这个身材瘦小的姑娘可是乡里的“大人物”。在她的带动下,三建乡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从零猛增到约1700万元。

“过去乡里没有像样的产业,脱贫攻坚期间,搞起了特色种植、养殖业,但销路又出了问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丰都县三建乡工作队干部章烈介绍,招揽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当务之急。

廖丽娟是土生土长的三建乡人,毕业后在外地一家网络推广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她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8年,她和丈夫回到了家乡。

廖丽娟夫妇拿出启动资金和丰富的网络营销经验,乡里则通过扶贫资金、集体资产入股的方式,与其联合成立三建土特产公司,同时提供仓储用房、冷藏设备以及物流便利,一起为村民搭建销售渠道。

增加产品种类、注册商标打品牌、开展直播带货……经过3年多的努力,三建土特产公司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带动建立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帮助21户建卡贫困户增收,还吸引20多位年轻人就业创业。“接下来我们将整合周边乡镇农产品和电商资源,建设区域电商中心。”廖丽娟说。

跨过流水潺潺、燕子纷飞的龙河漫水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树掩映、青瓦木廊的巴渝古村落。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这里漫步、留影。

“80后”彭红娟的民宿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力争春节期间营业。“2019年我们在外考察民宿选址时,朋友发来一张绿春坝村的照片,山清水秀、古韵悠悠,我一见倾心,很快决定来此投资。”

“有了绿水青山,还得有人创业带动,才能变成金山银山。”三建乡乡长任正义介绍,绿春坝村前的龙河过去水质差,经过县里大力整治,去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依托良好生态,三建乡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古村落保护性修复,发展民宿经济。

“得益于政府改造农房、建停车场等配套支持,我们一期餐饮项目去年5月试营业,当月营业额就有十多万元。除了租用闲置农房的租金,我们还将部分利润分红给村民和村集体,并带动4户贫困户增收。”彭红娟说。

一些外出村民也看到了商机。廖玉兰和姐姐去年一起返乡开办农家乐。她说:“2020年‘五一’假期,农家乐收入就有1万多元,比打工强多了。”

站在绿春坝村生态修复示范园里,27岁的沈刚告诉记者:“这里主打三角梅,还有香樟、银杏等10多种苗木,总计30多万株。”。

两年前,因为三建乡优越的水土气候条件和农村相关改革带来的用地便利,沈刚从贵州来到这里投资建苗圃基地。项目建成后半年多时间,销售额近70万元,吸纳60多位村民就业。

任正义介绍,三建乡可耕地有2.3万亩,过去一半以上撂荒闲置,近两年通过农村相关改革,将闲置土地整理成路、水、渠“三通”的产业基地,同时引才下乡,发展冷水鱼养殖和笋竹、苗圃种植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

目前,三建乡累计吸引近千人回乡创业、就业。2020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5元,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1.4%下降至0.08%。在一大批青年人才带动下,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乡加快展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