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将提升人口流动效率

新华财经北京2月3日电(王岩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战略研究二室主任刘保奎认为,户籍改革事关人口、劳动力流动,近年来,国家围绕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落户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要求城区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次文件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提出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主要是进一步放宽了城区人口300万-500万人的城市的落户限制,降低了流动人口达到这些城市落户要求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的难度,这也是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流动特点所做的一项政策改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主编王业强提出,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和城市群内人员流动和经济联系通常较其他地区之间更为紧密。一些都市圈和城市群基本上已经达到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客观上要求打破行政界限,实行户籍准入年限的同城化累计互认。反过来,都市圈或城市群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又将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而有利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立。

王业强进一步提出,在都市圈或城市群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助于缓解中心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有序引导人口落户和产业疏解。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都市圈和城市群恰恰是包括大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空间组织形式。

专家认为,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基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对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保奎表示,政策不仅会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还将加速我国都市圈建设:一是将会扩大这些300万-500万人口大城市的通勤半径,增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以外地区的吸引力,也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二是将增强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区的联动效应,由于户籍准入年限互认,必将进一步牵引其他领域的政策联动,比如公共交通、城市治理、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领域。

谈及相关政策对楼市的影响,王业强认为,当前楼市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过度集聚,推升大城市房价不断高涨。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基础,实行户籍同城化互认,将有利于大城市的人口疏解,缓解大城市高房价的压力,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战略定位,有利于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刘保奎表示,政策理论上不会对楼市产生实质性的量价影响。由于我国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机制已基本建立且在不断健全,因此,可能造成的市场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对整体楼市形成大的波澜。(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