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 初探养老经济,国家和个人应如何应对“未富先老”?

新华财经北京2月3日电(分析师王欣蕾)“中国式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已形成“421”养老模式。养老焦虑来自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养老保障不足。本文谈论的养老包括两方面:年老闲居休养、扶养年老而不能自给的人。近期,地方两会正在举行,部分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三方面加强制度安排缓解养老问题:一是推动小区适老化改造;二是打造医养康护一体化体系;三是建立面向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综合看来,推动小区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就近养老是养老最可行的办法。个人养老关键在于“多渠道增加可支配收入,先保障后理财”。

一、养老焦虑来自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养老保障不足

我国人口老龄化相较于发达国家不是很严重,但仍引发社会担忧。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比为12.6%。相较于2018年年底,老年人口增加约439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从“十四五”时期开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48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5亿。

养老社会焦虑来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风险以及手里资金缩水。80后、90后对养老的担忧备受关注,主要来自于社会竞争压力大、独生子女的一代赡养老人压力大、高房价及高育儿成本挤压养老资金。现在社会形成了“421”的养老模式:一对夫妇,下有1个孩子,上有4位父母,甚至还有祖父母。独生子女的一代,谁来照顾老人、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照顾老人日益严峻。社会老龄化带来健康风险,世界银行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使得慢性病负担增长40%。健康风险和养老保障不足使得年轻一代越发焦虑,养老保障不足不仅是手里的资金不足、面临通胀风险,也包括社会的专业化养老资源欠缺。

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似乎也不现实,买保险仍以保障为主。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将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企业年金是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目前交纳企业年金主要是央企、国企和部分试点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不太明朗的当下,是否能维持较好的经济效益都很难说,年金对企业来说存在一定负担。同时,市场经济中人才流动性较大,加入企业年金的意愿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传统商业养老保险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终身保险等。年金险并不是短期投资,很多年金险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回本,之后才会有收益,短期内退保可谓得不偿失。分红型商业养老保险利率一般比较低,分红收益不确定。所以,买保险仍以保障为主,理财为辅。

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议三方面加强制度安排缓解养老问题

需加强制度安排。国内养老服务起步较晚,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较少,服务范围偏窄,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增长的养老焦虑,以及养老焦虑年轻化,缓解养老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安排。养老问题是历届两会热点议题,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可以从地方两会得知一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可三方面加强制度安排,缓解养老问题:一是推动小区适老化改造,优化居家社区服务;二是发挥各类医院优势,打造医养康护一体化体系;三是建立面向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综合看来,推动小区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就近养老是养老最可行的办法。

推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优化居家社区服务。居家养老还是养老的主流模式,适老化改造意思是创造更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浙江省政协委员傅旭敏在提案中建议,应推动适老化改造从“政府引导”向“社会共治”转变,当前的适老化试点改造基本是政府单一出资模式,政府可设立专项“适老化改造基金”充实资金来源。政府可统筹规划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一个适老化改造体验馆,让老年人就近、切身感受适老化改造后对生活带来的便利。湖南省人大代表、常德市武陵区长庚街道党工委委员胡小明建议,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将废弃的厂房、学校、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镇区划调整后闲置的办公楼,经过一定的程序,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还包括地面改造、楼道改造,具体措施例如对路面进行无障碍防滑处理、对老楼房改造装电梯、增加无障碍坡道、增加走廊红外感应夜灯。

发挥各类医院优势,打造医养结合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认为,一是建立医养康护一体化的体系,发挥“大医院看大病、中医院做稳定、小医院家庭做康养”融合优势;二是政府部门主导,牵头协同,多方面制定协同政策来推动医养融合的发展;三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构建智慧康养体系。结合地方政府规划来看,医养结合模式重点任务包括:健康养老监测评估、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的居家医养服务、以规范化、标准化为重点的机构医养服务、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化医养。

建立面向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长期护理保险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我国于2016年开始长护险试点,2019年将长护险试点城市增至49个。2020年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发展长护险是大势所趋,进程亟待加速。山东省政协委员宋华西表示,目前职工长期护理险已在山东省全面推广,但居民长护险只有青岛已实施,烟台的长岛在试点,希望全省全面推广,山东是全国唯一的医养结合示范省,山东的居民长护险也要走在全国前列。长护险实施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在于:护理等级评定结果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始终是关注点;护理等级评定结果是在一定期限内才有效,申请人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变化,需要调整护理等级;长期护理资源不足、专业化程度欠佳。

三、个人养老关键在于“多渠道增加可支配收入,先保障后理财”

经济层面来看,解决养老问题根本性方法首先在于增加可支配收入,其次才是理财规划。市场环境持续低迷,就业创业压力大,单一收入难以维持中短期基本开支,更难以为养老做长线准备,“未富先老”社会忧虑加剧,所以应当推崇多元化收入结构。除开工资薪金所得,应当拓展收入来源,增加劳务报酬所得、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资金运作所得等,为养老保障积累本金。稀缺性和匹配性是基本原则,收入的本质在于价值交换。多渠道增加可支配收入是养老保障和养老理财的前提,多渠道增收的关键在于发掘自我价值以及匹配市场需求。

除开基本生活消费,家庭保障和投资一般分为三层:基石层、保值层、增值层。基石层包括现金账户和保障收益账户。保障型保险中,纯保障型医疗的保额不增值,到期后无返还,只在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疾病保险给付、报销住院费用。保值层,保本安全是养老金理财最基本的原则,可以考虑国债、直销银行的智能存款、大额存单、银行理财、基金定投。储蓄型保险一般投资时间长、灵活性较差,到期后返还这一部分的收益率是普遍低于银行一年定存税后利率的,应慎重考虑。

“固收+”产品中,债基中的二级债基和混合基金的偏债型基金值得关注。按投资标的,国内的债券基金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转债基金收益率明显高于纯债基金。一级债基除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外,参与一级市场新股投资,风险中低等。二级债基除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之外,参与一级市场新股投资、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大多数二级债券基金配置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一般都是大蓝筹,二级债基收益主要来自于债券投资,风险中等,不少人认为二级债基适合稳健投资者。同属于“固收+”产品,理论上,二级债基的风险收益低于偏债型基金(不超过40%投资于权益资产)。

增值层,养老FOF值得关注,投研实力仍旧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规定养老目标基金必须采用FOF的形式。养老目标基金必须用FOF形式运作,不在于收益多高,而在于够稳。养老FOF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主要投资于优选的公募基金,包括目标风险型和目标日期型。目标风险型基金是根据风险偏好,设置权益、固收配置比例;目标日期型基金是设定一个目标日期,早期权益资产占比较大,临近目标日期,减少风险资产比例。部分FOF涉及双重收费,包括FOF管理费和子基金管理费。

初探养老经济,国家和个人应如何应对“未富先老”?.pdf

初探养老经济,国家和个人应如何应对“未富先老”?.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