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锻长补短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新华财经南京2月7日电(记者朱程 孙寅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依托自身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等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围绕实际需求搭建消费场景,持续挖掘信息消费潜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基础扎实 支撑信息消费发展

在苏州,不论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不同种类的市民卡,如亲子娃娃卡、苏州通·转转卡,享受“吃、住、行、游、娱、购”全业态的便利服务。与此同时,市民卡使用频次、消费偏好、刷卡场景等信息也会汇总到后台系统,方便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苏州优质的信息消费环境,为市民卡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莉说。

这是苏州信息消费的一个缩影。作为“最强地级市”,2020年,苏州GDP迈过2万亿大关,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市域经济体前十位。

信息消费,苏州也走在前列。2019年,苏州成功入选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首批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也是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此前,苏州已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首批国家5G预商用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

“苏州发展信息消费拥有良好的基础优势。”苏州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负责人说一方面,苏州拥有巨大的信息消费市场空间。2019年,苏州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超7000亿元,位居江苏第一,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潜力不减。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场消费规模均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据苏州市邮政管理局统计,2020年,苏州快递业务量达21亿件,邮政快递业支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3000亿元。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2020年,苏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收入超1700亿元,位居江苏前列。

强劲的消费潜力和占主导的信息产业,催化信息消费结构升级。2018年以来,苏州居民用于旅游、医疗、教育、视频、游戏等高带宽应用增势明显,带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爆发式增长,总量超266亿GB。

锻长补短 释放信息消费潜能

为了进一步挖掘信息消费潜力,支撑产业提档升级,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苏州从多维入手,立体打造信息消费的支持网络。

——加强顶层规划,引导信息消费。苏州发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全市信息消费建设。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支撑文件,包括《苏州市通信专项规划(2017-2035)》《智慧苏州规划(2016-2020)》《苏州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6-2020)》等,建设“一谷二网三中心N个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光网、无线城市、网络基站、无线局域网、宽带网络、高清双向互动的建设力度。2020年初,苏州市政府还发布了《苏州市5G空间布局规划》,充分发挥5G等新基建的保障作用,助推全市信息消费发展。

——有力有序,扎实基础设施和应用。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牌照。苏州成为三大运营商全国预商用城市中仅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通过两年的试点,苏州正式进入5G规模组网及商用时代。截至2020年底,苏州已累计建成5G基站2.7万个,速度超预期,基本实现全市范围覆盖。同时,苏州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智能技术在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促进了一批新应用、新模式脱颖而出。在苏州昆山,一家名为好活的创新企业利用人社、公安等数据平台,协助灵活从业人员的身份转变成“个体工商户”,形成企业-好活-个体工商户之间的商事合作关系,为保证各方权益提供新解决方案。在2020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20)》中,好活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当前,苏州已建成多个试点云服务平台,提供IaaS层、PaaS层和SaaS层的全方位服务。加快推进窄带物联网NB-IoT,中兴通讯LoRa等项目在苏州的建设和示范应用,重点打造“连接无限,共网未来”的苏州物联网架构。

——以工程和项目为抓手,探索信息消费新模式。去年底,苏州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预约中签的苏州市民可在全市辖区内近万家线下商户无门槛消费。为了保证消费体验,苏州还探索推出离线钱包体验计划,用户可以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进行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

依托信息化基础,探索信息消费新模式、新路径。苏州不单单瞄准消费者个人需求,也瞄准企业需求。

在苏州相城区,依托由5G基站、毫米波雷达等构建的传感网络,吸引了超过70家企业集聚在此,探索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应用。无人送餐车、无人出租车等新消费场景加快走进我们的生活。“车联网的核心要素是车、路、网,作为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相城正在这三个元素上齐发力,建设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全的试验区。”苏州高铁新城科技商务局局长周晓军介绍说。

不单单是新兴产业。近年来,苏州多次组织开展企业“上云”和大中型企业宽带“企企通”工程,完善包括工业宽带、工业云及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以重点行业的物联网先导应用为引领,推动物联网重大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建设整合集约、信息共享开放、应用协同高效、服务融合创新、管理统筹规范”要求,全面构建苏州电子政务发展新框架。

直面问题 重装出发

尽管苏州在信息消费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一些短板依旧不能忽视。

例如,苏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以工业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为主,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和云服务等收入占比较少,产业规模不大,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提供的信息消费产品数量较少。虽然苏州出台了软件和集成电路、宽带中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政策,但是还未针对信息消费出台完整配套的政策。同时,信息消费受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

直面问题,苏州正在加快布局信息消费新格局。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苏州将开展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提升计划,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工业软件的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同时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软件的融合创新,依托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