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成长:车间里的“蓄电池”——记杭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气维修团队

新华财经杭州2月8日电 由24人组成的平均年龄36岁的杭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气维修团队中有60后的经验长者,有90后的蓬勃青年,他们分布在车间里早、日、中三个班次。在“多年的实战经验”和“青春的勇猛干劲”中碰撞出一场场“电力火花”,为车间注入高效且持续的动能。

以服务保障生产,持续“保供电”

“好的,我马上到。”常年奋战在抢修一线,他们和时间“拼速度”。“我们的职责范围是一切和电力有关的东西,大到服务器,小到卫生间里的灯。”组长王有利笑着说。电工组负责着车间里21条生产线、120余台设备的及时维护保养、检修、利废等工作。面对大面积的职责范围,“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工作落实到个体,明确分工管理,但同时也是相互协作的,为的是为生产提供电能服务”。电工组多年持续举办的“小家电义务维修”活动,也一次次地拓宽团队服务的温度和广度。

以创新推动智造,保持“满格电”

“如何用机器的‘眼睛’来防止烟包出错?”近年电工组秉持着“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精益理念,和设备“拼精度”。他们自主设计烟包视频校验系统,利用工业相机采集图像,实现信息闭环控制和二次校验。改进后烟包信息识别成功率达到95%以上,减少6名人工。他们又以“满格电”的创新热情,将视觉技术运用到生产各环节,如烟丝桶清扫判异、烟包霉变等。这一系列的创新,也带来了一连串的成果,近三年电工组获得20余项QC奖项及5项专利,其中一篇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EI收录。

以成长带动发展,时刻“再充电”

优异的成绩背后,是他们在和标准“拼态度”。面对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加入,电工组的师傅们用心观察每个人的优势,有的适合PLC程序、有的注重基层安装,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培养一批技能型、创新型的电工队伍。但师傅对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时刻拥有‘饥饿感’,保持学习动力”。目前,车间也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室”以及电气组“内部小讲堂”的创建,利用相互间的“知识充电”,让“一个人”的电力储能变成“一个团队”的能力水平,打造“本行专、跨行熟、全行通”的团队氛围。

如果说电气组创立初期,设备故障运维还是以更换部件为主,那么如今的团队则更像一块“蓄电池”。以服务保障需要、以创新打造升级、以成长推动发展,持续供电、充电、再供电,致力于新时期的生产实践。2020年杭州市“工人先锋号”的授予,是对他们的认可与肯定。但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一群人在奋斗。(王亚玲)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