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展网红经济培育消费新机

新华财经沈阳2月8日电(记者李宇佳)送“年夜饭”到家、试水“保税仓+直播”、年货采购“不打烊”……近日,辽宁充分发挥电商直播优势,开展系列直播带货活动,全力打造辽宁特色网上年货节,满足疫情防控下民众欢度春节的消费需求。

受疫情影响,“零接触”的直播带货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消费方式,网红经济就此越发红火。辽宁紧抓机遇,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培育新型消费,带动经济复苏。2020年,辽宁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网红经济渐红火

一边是网红们直播带货,一边是工人们分装打包,上午九时刚过,位于辽宁营口市老边区的“娘娘家”电商直播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堆满货物和包裹的基地仓库内,一张摞满快递单据的桌子分外引人注目。据负责人房雪介绍,这些都是该基地一天需要发货的订单,而下单的地址则来自全国各地。

档口卖服装出身的房雪接触直播带货已有五年多时间,“触网”的初衷只是为了帮服装厂清理库存。而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为了帮助父老乡亲,房雪也把带货“触角”伸向了当地农产品,借助自己的力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2019年8月,营口老边区立足“全要素网红经济城”定位,由政府主导、依靠市场化专业力量打造网红小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房雪成立了“娘娘家”电商直播基地,免费进驻当地一家物流企业的闲置厂房,还配套了数十名包装工人为基地的直播带货提供支持。

“以前受场地和人员限制,常常是播一天、停一周,停的时间都用来给粉丝发货,要不然收不到货人家不会再来买。”房雪说,“如今在基地天天直播,每天快递要发3万余单,日销售额近80万元。”

辽宁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支持电商直播新业态发展,2020年共认定36家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并成功主办辽宁首届电商直播节,7天内开展电商直播带货4.8万场,实现销售额12.2亿元。此外,通过积极培育电商市场主体,2020年全省各类电商企业发展到9.9万家,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数量超过48万个,就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区域振兴现新机遇

以直播电商为主的网红经济兴起,不仅提振市场消费,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其特有的去中间化加速了商品流通,对传统消费实现了替代。以营口海纳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大酱,以往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至少需要3个月,而现在通过直播带货只需要3天。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以主播的个人诚信替代商品的诚信,将商品流通重新拉回熟人社会,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为商品支付的信任成本。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打破传统地域约束、加速商品流通的网红经济,或成为东北振兴的新机遇。

2020年9月份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3.3万家直播相关企业,其中辽宁省企业数量为4414家,排名第二。此前陌陌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东北三省网络主播占比为全国最高。

曾在阿里巴巴集团有着十余年运营经验的壹尊科技(营口)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扬表示,东北人普通话好、自带幽默感,而且不怯场,拥有与生俱来的社交能力,这是网红经济的核心要素。

老边区委书记宋泽华也表示,直播电商是东北经济的“发动机”,东北人的比较优势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网红经济的“主战场”。

在他看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东北“地处边疆且非市场中心”的致命缺陷暴露,无法克服的地理因素使得东北数“振”而不“兴”,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市场虚拟化,地理约束大大减弱。与此同时,电商直播的兴起,带动轻工业的转移,更为东北拉回市场、重回区域繁荣提供良机。

产业发展与规范应齐头并进

如今,网红经济已从最初的网红卖旅游景点、卖农产品,发展到打造“买全国卖全国”新销售渠道、营造网红经济生态圈的阶段,全国多地也纷纷布局网红经济。而疫情下催生的“零接触”购物也为网红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今年,辽宁省商务厅也将重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重点服务实体经济, 释放消费活力;创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鼓励打造行业专业垂直电商平台;充分发挥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作用,加快建设电商直播产品供应链,建设一批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办好第二届辽宁省电商直播节;实施企业上网工程,培育壮大电商主体。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直接搭上“电商直播”这趟快车。营口海纳食品有限公司自从涉足直播带货后,产品销量大幅增加,结果企业现有产能饱和,不得不限量供应;北大荒农产品网销基地试水电商以来,也发现固有的农产品包装远不适合网络销售,物流成本高昂。

业内人士指出,地方发展网红经济以及企业试水电商直播,一方面需要依靠政策和资金扶持,将社交能力变为销售渠道并做强做大;另一方面也需要以渠道倒逼生产扩张发展轻工业,将人、货、场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外,网红经济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卖假货、刷单等现象也偶有出现。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直播电商主体越来越多,网红经济也将逐步走向规范。

梁启东认为,辽宁发展网红经济尚需要在现实和虚拟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而非遇到问题就“一刀切”;既要留得住人,也要卖出地方特色,让网红经济在发展和规范中齐头并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