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出释放消费潜力“组合拳”

新华财经天津2月8日电(记者李亭 王宁)消费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天津加大政策引导,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促进消费服务提档升级。同时,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技术赋能  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在天津和平大悦城的直播间里,门店售货员“变身”主播,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商品,吸引了不少顾客关注。“通过在线上商城开通直播平台,能够跟顾客保持良好的互动,实现导流,成为线下销售的有益补充。”天津和平大悦城研策部助理总监宋威介绍说。

事实上,直播售货已经不再只是电商平台的营销方式,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场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给商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们大量的活动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为以数字消费为基础的新型消费提供了契机。

近日,天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对新消费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积极支持线下实体店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转型升级,引进培育一批新零售企业,推动零售模式创新。

据了解,天津将支持企业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流量导入新模式,促进视频电商化产业快速发展。引导商贸企业研发线上产品,拓展线上销售,采用“社区团购+集中配送”“中央厨房+线下配送”“无接触配送”等新发展模式进行经营。

探索线下实体店转型的同时,电商示范创建被纳入计划。天津将提升3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功能,培育一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数字商务企业。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围绕产品、服务、资源和能力的在线交易和开放共享,开展个性化定制,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电商平台与生产企业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网络新品牌。

搭建消费场景 释放消费活力

当百年建筑遇上天津首家星巴克臻选旗舰店,这里便成为“网红打卡地”,寒冬里,消费者热情依然不减。

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景的要求不断提升,首店经济、打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天津之眼”摩天轮、乘船夜游海河、网红智慧书店……一系列网红打卡地,带动天津场景消费、文旅消费等热度不减。

2021年1月,天津启动“I·游天津”精品旅游线路推广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老城初心寻根之旅、海河流年穿越之旅、百年风云非常之旅……在举办线上推广打榜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点热度,吸纳新晋“网红”景点。

培育场景消费,夜间经济潜力仍待释放。2020年5月,天津市商务局发布了《天津市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2020—2022年)》,明确提出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将夜间经济与旅游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等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等多元业态。

此外,根据《方案》,天津将加快调整商业街区业态布局,多渠道引进网红店、新零售主题店、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美食以及国内外时尚特色民俗等。策划打造夜游津门十大打卡地标,发布一批夜间精品消费路线。打好“市场牌、文化牌、冬季牌”,开展“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四大品牌活动,提升夜间经济活跃度。

融入双循环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根据2021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天津今年将充分发挥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两个扇面”独特作用,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供给、需求双侧发力,促进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汇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案》也提出,对标先进城市,持续打造标志性国际化商业中心,建设互联互通便利化交通网络,引进多元化国际消费品牌,从提升国际知名度、国际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等方面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已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形式,也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2020年,天津跨境电商进出口订单量突破3000万单。其中,跨境电商进口申报订单量达到2924.78万单,同比增长5.45%,实现销售额48.45亿元,同比增长5.10%;完成出口订单量92.19万单,实现销售额2855.34万元。

根据《方案》,天津将进一步支持零售领域扩大开放,建立全球商品进口网络和资源渠道;促进跨境电商与实体商业融合,建立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推动步行街离境退税服务网点布局,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同时,帮助出口企业搭建内销宣传推广平台,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引导出口企业打造自有品牌。

天津市政协委员王良红建议,天津应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形成供给优势,进一步消除抑制扩大内需的制度短板和体制机制障碍。借助“新基建”契机,定位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标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优化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需求。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