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评析】互联网存款发展背景、问题以及建议

新华财经北京2月18日电 题:互联网存款发展背景、问题以及建议 

作者: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资深专家 周昆平

最近,互联网存款成为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存款到底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和风险?

一、互联网存款发展背景和现状

1.互联网存款的定义。互联网存款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银行的网商银行发展,从广义范畴来说,网上银行的存款也是互联网存款。但目前市场关注的更多是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发表的《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署名文章,也是针对线上平台存款的。因此,目前市场关注的还是狭义的互联网存款,也就是银行出产品,互联网平台出流量,用户直接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银行向互联网平台支付导流费。

2.互联网存款的兴起。业内普遍认为开端是2018年京东金融率先上线了富民银行的存款产品——“富民宝”,京东金融也成为市场上最早为商业银行提供场景的流量平台。也有市场观点认为,真正引燃互联网存款的是2018年9月微众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紧随京东金融之后,支付宝、陆金所、度小满金融、滴滴金融、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平台陆续跟进开展互联网存款产品业务。由于这类互联网存款具有随存随取,靠档计息,利率高(京东金融代销的3款5年期定存产品最高年化达4.875%),加上存款保险保障以及额度限制宽松,在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跌的背景下,互联网存款迅速走红。

3.大中型银行逐渐加入,代销平台增多。互联网存款创设初期,一些民营银行、小型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由于自身并不具有品牌和流量优势,他们不得不寻求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2020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逐渐进入。代销平台也越来越多,最初只有京东金融、度小满理财,随后,支付宝、腾讯理财通、滴滴等平台也加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与京东金融、支付宝、陆金所、度小满金融、滴滴金融、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平台开展的商业银行数量高达95家(含暂无销售产品的银行)。其中,城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区域性银行占比最高,达70%。此外,还有2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和2家外资银行也将存款产品放上了互联网平台。

4.监管趋严并未降低互联网存款的热度。2019年末,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有关要求》的通知。2020年3月,央行再次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受此影响,靠档计息很快销声匿迹。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吸引力虽有所削弱,不过,一些存款吃紧的中小银行已然对互联网平台产生了较大的依赖。2020年以来,虽然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它们还是给出了接近5%的年化利率,以高收益和零风险为卖点,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而且加入互联网存款的银行越来越“下沉”,一部分地级市银行也开始加入其中。

5.互联网存款产生的背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商业模式无一不在被颠覆中,包括金融业。城镇居民大多都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转账、投资理财、买保险,而并非去线下网点办理业务,互联网存款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存款历来对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要,很多银行都提出过“存款立行”,毕竟存款的多少决定了贷款的多少,甚至利润的多少。近几年,银行的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银行存款、同业资金、理财资金等都成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和利润来源,但随着银行同业资金的使用受到约束,银行理财资金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独立运营,银行存款对银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以前,关系、费用和利率是存款竞争的最主要三个要素;现在,由于金融科技的兴起,金融便利化得到很好的体现,技术也成为存款竞争中主要的驱动要素。因此,现在存款利率和科技手段成为存款竞争的两个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通过提升存款利率、和互联网进行存款竞争、提升存款的吸引力就成为必然的现象。

二、互联网存款的特点和问题

对于互联网存款,孙天琦的文章总结了互联网存款的三个特点:一是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普遍具有存款利率高、购买门槛低的特征。1年期、3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已接近或者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近半数存款产品起存金额仅50元,且定期产品均支持提前随时支取,资金当天即可到账。二是购买存款的流程仅需几分钟,简便快捷。三是这种模式下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储户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但是银行需向平台支付“导流费”。

尽管互联网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但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为银行提供客户引流。银行仍然是存款业务的主体,即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用户开立二类户及存款交易仍在银行进行。但这种涉嫌变相高息揽储,而且近年来互联网存款飞速增长,带来的的风险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部分区域性银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导致监管出现盲区。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甚至村镇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变相把经营区域扩展至全国,突破了地域对其负债端的约束。这一方面可能导致地方银监局无法对监管对象涉及区域外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这部分的监管主体也不明确,可能使监管出现空白;另一方面,导致区域风险外溢,原本区域性银行涉及储户是区域性的,由于在互联网吸收存款涉及的储户是全国性的,一旦存款行出现风险,就会影响全国,金融风险的特征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这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是负债成本较高、存款结构失衡。互联网存款由于各合作银行都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设柜”,透明度比较高,利率易升难降。从目前看,各期限的存款均已接近或者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存款中的互联网存款依存度过高,互联网存款中来自某个平台的占比过高,存在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孙天琦的文章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某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总额甚至占到其各项存款的70%”,另一个是“某家银行的储蓄存款基础相对薄弱,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例在2019年末时仅为36%,而目前这一比例已经飙升到85%,平台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例达83%,主要是异地个人储蓄存款,平台存款已成为存款的主要来源”。由于一些中小银行并不是靠自身品牌和风险管理能力吸引存款,而是靠变相高息揽储吸引存款,一旦利率发生变化或这家银行本身经营出现状况,加之互联网的蝴蝶效应,极易发生挤兑风险。此外,假如资产端的收益不匹配或资产占用时间较长,错配严重,可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

三是不利于目前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贷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存款成本尽管有一定下行,但整体下行幅度仍小于贷款利率。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高息存款产品的存在,包括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以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尚未打破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从理论上讲,互联网存款这种变相的高息揽储,会分流其他银行的存款,影响到其他银行储蓄的稳定性,对于商业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的降低是不利的。

三、关于加强互联网存款的建议

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事物,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同时,相比传统存款业务,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点。对互联网存款不要走过去那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要着眼于对互联网存款业务进行规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又对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一是要研究互联网存款的适用对象。互联网存款突破了地域局限,监管沙盒应做系统考量。要对金融互联网平台进行规范,对合作银行的家数要进行设当的控制。据媒体报道,平台“你财富(原360金融)”合作银行多达32家,这么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放在一个平台销售,利率上易下难是肯定的。其次,对银行合作的金融互联网平台也要做出适当的限制。据媒体报道,营口沿海银行分别在五个平台都有存款产品销售,一家银行在多个平台都有产品,互联网的蝴蝶效应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三,金融监管还是应该遵循一致性原则。对于传统银行,还是要坚持线上线下一致性原则,就是要坚持面签。孙天琦文章谈到一个细节:“客户在互联网平台上选中某家银行的存款产品,只需点击平台页面的“立即存入”按键,即跳转至相应银行二类电子账户的开通页面,在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后,电子账户即开通完成,无其他限制。客户若要购买产品,只需将大银行的一类账户银行卡与该电子账户绑定,资金即可从银行卡转入电子账户中购买产品。产品到期时,资金自动返还至电子账户,客户可提现至绑定银行卡中”。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互联网存款触网银行的监测。对这些银行互联网存款的增速、结构需要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其存款结构趋于合理,并对可能流动性风险要求提出预案。同时,要研究诸如存款保险50万元法定偿付标准问题,研究线上挤兑与线下挤兑的不同特征和处置预案,以及存款人的教育问题等。

二是商业银行自身要加强数字化转型步伐。互联网存款也是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方便、安全、放心的金融服务。由于金融产品比其他一般普通产品更具风险属性,因此,就必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为客户提供包括存款在内的金融产品配置建议,既满足储户对盈利性的要求,又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等产品,用贴心的服务留住客户。

三是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找准自己的定位,后续更加注意审查合作方银行的资质和经营情况,为客户持续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管理好自身风险,与监管部门做好沟通,做好风险预案避免风险蔓延。

                                                                                                                                                               编辑:张骐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