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道:海洋经济赋能区域发展

新华财经青岛2月20日电(高鹤航)近年来,山东潍坊滨海区坚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理念,将曾经临海不见海、有海难亲海的盐碱地打造成了美丽生态现代海洋城。在2020年底,潍坊滨海区在山东省159家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1名。潍坊滨海区如何建立海洋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潍坊滨海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恒道给出了“滨海答案”。

发挥“主战场”作用,构筑现代海洋产业高地

张恒道说,滨海区作为全市沿海开发最前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以港兴市”决策部署,突出“港产城”融合,以港兴产、以产促城,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一是瞄准亿吨大港,打造开放龙头。借势港口整合机遇,组建滨海港发集团,加快港口扩能升级。以建设亿吨大港为目标,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3.5万吨级航道疏浚完成,5万吨级航道近期开工,河海联运、疏港铁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1到1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9.2%。二是聚焦海洋经济,做强产业支撑。突出蓝色动能,集中打造“海-陆-空”高端制造、精细医药、高端石化、海洋化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现代文旅、临港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0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增幅均居全市前列。三是提档城市功能,塑造营商高地。实施了水、绿、建筑“三个全覆盖”,水网城市、大学城市、智慧城市一体推进。2020年共举办12场品牌节会赛事,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城市功能持续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气商气加速聚集。

用好“国字号”战略,建设现代海洋科教城

张恒道说,潍坊是全国职教资源的富集地,滨海区又是潍坊职教资源的富集地,正借助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优势,全力打好“职教牌”,建设“职教城”,用职教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创新市场化办学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成功与山东水发集团合作,引进16亿元社会资本,启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吸引优质市场主体,共建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年均培养海洋技能型人才超过1万人,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探索产学研融合新路径,依托职教资源,洽谈、引进了中科院化学所、中国地质大学海洋研究院、济南大学科教园区等一批高层次院校院所,打通了尖端创新的“最初一公里”;同时,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海科创园,组建6大创新平台,从创新研发引领,到技能人才支撑,再到产业落地转化,一链式、全节点全面贯通,2020年共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团队)55个、13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落地开工。

注入改革“新活力”,打造品质海洋新区

张恒道表示,滨海开发,靠投入、更靠改革。2020年,滨海区全面聚焦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持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一是探索实行“双主体”管理。在园区,构建“服务主体+运营主体”的双主体结构,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把市场事交市场办。建立园区“赛马”机制,让不同的服务主体,比效率、比服务;让不同的运营主体,比效益、比业绩。2020年润丰股份成功上市。158家规上企业,半数以上年营业收入可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实施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建立“园区公司+产业基金”运作模式,赋予园区公司更多自主权,吸引优质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开发运营。滨海科创园成立山东滨创园区发展公司、设立百亿科创投资基金,成功引进新加坡鼎向超算中心、诺康医疗等70多个战略性新兴项目,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成功入围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答辩。三是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园区。支持新和成、潍柴、中化弘润等骨干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园区,通过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吸引国际合作伙伴、上下游关联企业抱团发展。生物医药园、生态植保园、中欧制造园、航空动力城等特色“园中园”加快建设。像新和成,依托产业链竞争优势,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战略合作伙伴,共建“中欧产业园”,是引领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高端跨越的一个缩影。

张恒道最后表示,滨海区将以党建为统领,持续对标高点、学习先进,弘扬新滨海“四种精神”,激发全区合力活力干劲,凝聚战略跨越的磅礴力量,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向前,共圆潍坊“海洋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