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全方位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日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在唐山市委编制平台登记,办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正式纳入唐山市委、市政府管理序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唯一的省级共建平台机构,该管委会在推动精准招商和交通、产业、环保、社会协同等工作上成效显著。

近年来,唐山市“全方位”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明显成效。特别是2020年,该市加快构筑京津发展第二空间,342项京津合作项目完成投资709.6亿元。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唐山市明确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规划、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六个协同”,推动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加快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更好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主动对接,吸引京津项目“组团式”进驻

2月9日,唐山市政府与北汽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云签约活动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物流、城市用车、二手车、氢燃料电池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唐山市与北汽集团战略合作,势必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进入和发展。而这样“组团式”进驻,已成为唐山市承接京津项目转移的“惯用手段”。

“全年将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在今年的发展规划中,唐山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抓住“牛鼻子”,需要打赢“主战场”。因此,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了唐山吸引京津转移产业“组团式”进驻的龙头。特别是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将发挥挂职干部资源优势,加强与北京经信委、怀柔开发区等对接,混合编组,形成招商合力,深入挖掘重点京企资源,有效推动央企、京企投资项目和科技、贸易等产业加速向曹妃甸聚集,并全面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加快钢铁深加工、先进制造业项目引进和贸易企业回流,做实滨唐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年将签约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50个,开工30个、完工20个。

对于曹妃甸,吸引京津产业的优势还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以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加快建设。

本着建设北京海上自贸区聚集地的目标,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围绕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对接京津,强化专题招商、精准招商,吸引具备外资外贸业务的央企、京津企业到曹妃甸片区开展业务。同时,以国际贸易为龙头,以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为基础,以创新保税功能为导向,不断完善保税功能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水平,积极对接京津,做大口岸产业和相关业务。

除两个龙头外,曹妃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京唐智慧港等特色“微中心”也是唐山主动对接央企京(津)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吸引京津转移产业“组团式”进驻的重点。

在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项目对接,而是在对接中培育新力量,寻找转型方向。在实施的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中,唐山注重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比重,让唐山在对接京津过程中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为此,唐山市坚持开展以“百家科研院所(大学)进唐山”“百家央企京企进唐山”“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百家优质民营企业进唐山”为主题的“四个一百”活动。特别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百家央企京(津)企进唐山。

精准服务,留住好产业更留下好口碑

一方面接卸装载液化天然气(LNG)的船舶,一方面通过管道、槽车等方式向北京供气……这个冬天,位于曹妃甸区的唐山LNG接收站,一派繁忙。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由京唐LNG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的唐山LNG接收站是京津冀地区的调峰站,自投入运营以来,有效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该接收站日最大供气量占据北京市最大用气量的40%左右,在北京市冬季民生供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唐山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以京津合作项目服务京津成了重要内容。而享受精准服务最实在的,要数转移至唐山的京津产业。

2015年4月,唐山市在全国首创京津冀企业注册“落地签”政策,即京津冀现有企业整体搬迁来唐,只要提交新址住所证明,可先行办理变更登记,企业依自愿可保留原名称不变。

“我们是第一批受益者,不仅没流失原有客户,还有效拓展了新市场。”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长城说道,由于公司在畜禽专用酶制剂领域享有一定知名度,因此2016年初选择新厂址时,变更注册名称会丢失客户是最大担忧。“了解唐山‘落地签’政策,我们注册通过后,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投产,北京产线关停、代工成本过高等难题迎刃而解。”王长城激动不已。如今,依托曹妃甸区及周边地区发达的水产养殖产业,该公司发挥企业技术优势,拓展了生物发酵新业务。

“落地签”政策,既让京津企业节约注册落户时间,又保留企业知名度。这是唐山市精准服务的体现,更是未来唐山加快京津产业转移大力推行的政策,让这些企业免除顾虑,扎根唐山快速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唐山市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解京津企业发展之忧”。为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唐山坚持推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探索建立政府搭桥、企业为主体、利益共享机制,既解决本市传统企业跨界转投但不知投向何处的问题,又激发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将成果放到唐山转化的积极性,实现资本与技术的高效“嫁接”,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为此,唐山市将谋划组织“京津冀专家唐山行”“唐山科技创新企业走进中科院”等各类活动,全年力争引进科技成果70项以上,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95亿元,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名以上,达成智力技术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同时,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唐山布局,北交大唐山研究院、北理工唐山研究院等43个产学研平台建成投用,并深化与北京中关村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中关村唐山产业园,打造高能级的城市发展平台和产业创新高地。

补齐短板,实现全方位融入协同发展

近日,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肿瘤重点专科联盟在唐山市揭牌成立。以此为契机,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全市相关医疗机构,切实加强与京津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该市肿瘤专科各项诊疗指标、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医疗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在唐山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是明显短板。

为加快补齐短板,实现全方位融入,唐山市围绕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等方面,拓展京津唐合作的广度深度,吸引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唐山布局,年内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公共服务项目5个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为此,唐山将落实《京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重点推进南湖等重点景区改造提升,拓展“唐山周末”品牌,并打造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平台,依托“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等平台,加快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建设好北京理工、北京交大唐山研究院、西南交大唐山研究生院以及河北科技学院,积极促进本地高校与外地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质量,并探索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机制。推进与京津卫生信息系统互联共享,鼓励支持曹妃甸、唐山国际旅游岛、迁西县、遵化市、汉沽管理区等县(市、区)建设医养结合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天佑安康国际颐养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远程会诊、专家定期值诊等医疗服务。

据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是唐山对接服务京津最大的短板弱项,不仅影响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更影响唐山的城市形象、营商环境。为此,唐山市将健全监测、会商、执法等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抓好跨地区、跨流域交界区域的水运、固废和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深度融入的前提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对接贯通、构建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为此,唐山市加快构建京津唐“半小时”、雄保唐“1小时”交通圈,今年将提速京唐城际铁路建设,在环渤海高铁、唐遵城际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京唐城际铁路南延至曹妃甸,并建设好遵秦高速、唐秦高速唐山段,推进唐曹铁路东延。同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实施270公里高速公路和210公里国道绕城项目,打造内畅外联的城市双大外环。此外,推进三女河机场改扩建工程,谋划启动T2航站楼建设,T1候机楼改造完工投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