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农村物流体系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新华财经北京3月3日电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通过对农村小微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引领带动农村消费品质升级,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农村消费市场升级、优质农产品上行仍受物流短板制约

2020年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农村消费能力也呈提高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乡村消费市场的平均增速快于城镇。

近年我国农村消费不仅总量在稳步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明显的消费升级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消费需求的量与质都发生重大变化,多元化、高档次的新兴消费需求加快积累和形成,如农村消费者对绿色、智能、健康类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优质农产品上行也受到物流短板的制约。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生产的大量优质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生产规模小、生产分散等特点,由于物流成本较高,城市居民难以便捷地购买到所需农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产业的发展。

加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当前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充分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农村消费需求是重要的潜在经济资源,扩大、培育和激活农村消费需求,不仅有助于减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并明确提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打造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引导农村商贸企业与电商深度融合,优化工业品下乡网络。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商进农村新增支持235个示范县,累计支持1338个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通过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支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对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2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布会上表示,农村重点要健全商业体系,改造县乡村三级的商贸流通网点,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到2025年,每个县城都要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要有商贸中心,村村要通快递,实现全覆盖。

数字化赋能农村物流体系,电商人才培训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张近东认为,释放农村消费活力,最高效便捷的途径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零售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赋能,帮助农村实体小微零售商转型升级,让农村居民有机会就近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将品质升级、体验升级作为乡村商业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发挥有线上线下融合成功经验的大型零售实体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农村小微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引领带动农村消费品质升级,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张近东建议,政府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实体零售企业通过成熟的数字化赋能,对农村小微零售商进行全方位赋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月份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张近东表示,利用返乡农民既熟悉互联网,又兼具本地“熟人社会”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小微零售业态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帮助留乡农民创业创新,参与到农村消费升级大潮中,让返乡农民成为农村市场的主角,分享农村零售升级带来的电商、物流、售后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红利。

对于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张近东提出,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规划,把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作为系统工程,建立由政府、高校、电商企业联动的电商人才培训模式,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高校提供相应智力支持,掌握线上线下融合实践经验的大型零售企业进行实战培训,快速有效地培养出与实际应用“零距离”,与就业岗位“零适应期”的智慧零售“双零人才”,为再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实体零售夯实人才基础。(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