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界别小组提案建议:从全产业链角度补齐粮食产业短板

新华财经北京3月5日电(刘芳 董道勇 张斯文)受复杂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两会期间,农工党界别小组在《关于实施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国家重大专项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中,建议从全产业链角度补齐粮食产业短板,从更高层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从粮食大国向粮食强国转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4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千克,尽管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

《提案》认为,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量不足,进口量大,安全风险上升;二是粮食产业层级低,三产融合发展滞后;三是资源约束加剧,粮食产能风险累积;四是产业政策不完善,粮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五是“粮食武器”已成为个别西方国家企图控制我国的重要手段。

为此,《提案》建议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强化科技创新、 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加快粮食产业链全球布局、推动研究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等五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重点出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大扶持政策,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设立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专项,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尽快突破分子育种、生物防治、绿色高效肥料、可降解农膜、农业遥感、智能农机、现代仓储、智慧物流、精深加工、功能食品、数字农业、农业区块链等重大关键技术。畅通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粮食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推动“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优势区域打造一批粮食产业集群。加快粮食产业的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增加优质安全的专用性、功能性粮食供给。规范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构建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储备一体化机制。

四是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快粮食产业链全球布局。高度重视外资粮食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战术布局,建立和完善粮食进口储备制度。以需求侧优势积极影响国际粮食贸易,争取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规则的修订改写,掌握更多粮食定价权和话语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综合开发,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收购、仓储、加工、运输体系,开辟多样化粮食供给渠道,改善进口粮食供应商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为抑制世界粮食危机贡献中国力量,闯出一条可持续的大国粮食安全之路。

五是健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制度,推动研究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在耕地保护、粮食储备、流通体系、进出口、市场调控、食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应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国家粮食安全法》,将粮食管理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范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