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绣”出好日子

新华财经西宁3月11日电(记者白玛央措、央秀达珍)3月的青藏高原虽然寒气未消,但阳光却异常灿烂。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盘绣园内,绣娘们围着绣品坐成一圈。席金莲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低着头将一丝绣线穿过针眼,鲜艳夺目的图形在针线游走中逐渐成形。

“土族姑娘的嫁妆都是自己绣的,我从13岁就开始学做盘绣。”60岁的席金莲身着土族传统服饰,戴着一副老花镜,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衣服上,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席金莲目不转睛地说:“上针盘,下针缝,不静下心就绣不好。”

席金莲所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曾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部分。“2015年起,我们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模式,在各乡镇、村设立基地和扶贫车间,带动2000名农村妇女参与手工艺品制作,辐射带动刺绣人员1.5万人。”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晓莉说。

土族盘绣从传统手工艺发展成脱贫产业,绣娘们用一双双巧手绣出新生活。“我现在一个月最少有3000元的收入,不伸手向家里人要买菜钱的感觉太好了。”席金莲扶了扶眼镜,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和席金莲一样,39岁的索英梅每天8时坐公交车来盘绣园上班,17时30分下班回家做饭。“过去为了生活,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男人干的活我都能干。”索英梅细声细语地说起曾经外出打工的经历:工地上拌水泥、饭馆里颠大勺……小女儿身患白血病,她毅然决然与苦难对抗。“看着女儿生病躺在床上,我难受极了,那时候拿着绣片什么都绣不出来。”回忆起过去,索英梅叹了口气。

2020年,在当地政府、村民的帮助下,索英梅筹措到七十多万元善款,小女儿的骨髓移植手术也非常成功。“女儿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高兴得很,绣出的‘太阳花’比以前漂亮多了。”如今,索英梅靠着盘绣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今年还想再养6头猪贴补家用。

“看到乡亲们靠盘绣过上了好日子,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苏晓莉说,过去村里的男人们不相信做盘绣能挣钱,而现在都跟着媳妇学手艺,这是妇女们一针一线绣出的美好变化。

近年来,在苏晓莉团队的设计与推广下,“养在深闺”的土族盘绣被制作成服装饰品、箱包、装饰画、摆件等800多种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并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我要一直绣下去,让人们看到,土族阿姑们不仅能绣出最美的花,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席金莲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