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基础深厚,已集聚生物医药各类企业230家,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625亿元,形成了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三大主要发展方向。

抢抓发展机遇,放大基础优势,聚焦打造国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的目标,无锡高新区在出台《无锡高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发布《无锡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政策》”),通过市区两级政策联动和叠加效应,放大引导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政策》结合高新区“6+2+X”现代产业布局,共计12条内容,涉及创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研制、仿制药研发、特医食品研发、MAH新业态、企业做大做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育、金融资本、氛围营造、专业园区健康发展、产业化用地保障等。

因“产”制宜,分阶段、递进式靶向培育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结合产业特色,《政策》遵循生物医药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不同特点,针对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上市、服务等各阶段,以需求牵引、效果导向,构建形成分阶段、递进式靶向扶持培育政策体系,鼓励区内骨干企业做精做强、开拓资本市场。

如在销售阶段,对药品或医疗器械单品种开票销售额、企业年度主营业务开票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以上的,按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000万元。到上市阶段,则对于在境内外上市挂牌的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按《关于更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执行。

目前,无锡高新区已集聚了阿斯利康、药明生物、纽迪希亚等在内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祥生医疗、迪哲医药、三联生物、海斯凯尔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呈现出集群式、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力创新,加大“高精尖”扶持力度

近年来,无锡高新区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济民可信、祥生医疗、三联生物分别荣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耐思生物的一次性采样管(VTM保存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唯一一家境外取得授权资格的公司。创新是根本。无锡高新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写在《政策》第一条。

聚力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仿制药、特医食品等四大重点领域,《政策》加大了“高精尖”扶持力度。

比如,在创新药物领域,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根据临床试验Ⅰ、Ⅱ、Ⅲ期进展以及注册上市分步予以资助,累计最高资助2000万元;在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领域,对企业自主研发并在高新区产业化的三类等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年最高资助500万元;在仿制药领域,对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前三家通过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并在高新区进行生产销售的企业,年最高资助500万元;在特医食品领域,对企业自主研发并在高新区产业化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普通全营养配方食品,年最高资助1000万元。

多措并举,全方位营造优质产业生态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支撑作用。《政策》系统梳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空间布局、专业园区、金融资本、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具体扶持举措,助力激发各要素资源活力。

就引育专业人才来说,一方面,对新引入的生物医药领域人才项目,参照区内“飞凤人才计划”升级版政策,支持比例再提升50%。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苏南自创区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对区内新招聘生物医药人才,按不同类别给予2万、5万、8万安家费补贴,顶尖人才最高支持300万元;对于在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工作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按年薪30万以上、50万以上、80万以上,给予每年3万、6万、10万薪酬补贴;对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比照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给予补贴。

再如,为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动能,《政策》提出大力推动药品及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地发展,实现药品“两证”分离,提高产业集中度。

“相比以往,本次出台的生物医药政策含金量高、覆盖面广、创新力度大,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未来,我区将持续通过政策引导作用,加速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无锡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吴建华说。(殷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