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何以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新华财经开罗3月19日电(记者闫婧 尚昊 陈文仙)以色列在世界享有“初创国度”的美誉,位于该国中部的海滨城市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知名度,吸引着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投资者和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据以色列创新局的数据,目前以色列高科技领域活跃着6000多家初创公司,跨国公司在以色列投资成立的研发中心超过350个。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这些高科技初创公司中,70%左右集中在特拉维夫及其城市圈。

发挥人才集聚优势

特拉维夫拥有创新的诸多重要元素,如人才聚集、鼓励机制、市场资本等。在记者采访的创业者看来,人才优势是特拉维夫成为创新中心的一大主因。

一个初创公司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优秀的创新者、相应的研发人员以及强大的营销团队,这些人才遍布特拉维夫,投资者也知道在此可以寻找到适合投资的初创企业。以色列的大学、高中甚至军队,都在为该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创新人才。特拉维夫大学就是一个创新人才的摇篮,孵化出诸多独角兽公司。

以色列雷达成像高科技公司Arbe商务副总裁施罗米特·哈科亨告诉记者,特拉维夫是该国顶尖人才聚集地,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技人才库之一。科技公司依赖于教育,约65%的特拉维夫居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高于以色列平均50%的水平,这是公司选择落户特拉维夫的重要原因。

以色列风险管理初创公司Vesttoo首席执行官亚尼夫·贝特莱告诉记者,特拉维夫拥有各种致力于创业创新的会议和平台,由大型高科技公司支持的诸多加速器在特拉维夫为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提供着各种项目和创新机会,这也激励着更多初创公司落户于此。整个城市拥有很多创业的共享办公空间,全城免费WiFi和支持初创企业的大量服务,使它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创新之地。

转变资金利用模式

数据显示,高科技产业为以色列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就业岗位,产值占以色列GDP的一半以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中,以色列企业总数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调查显示,以色列的创新生态链,一般来说包含六个要素,即初创企业、工程师、研究型大学、风险投资、政府和大企业,它们相互协同、相互作用,不断演绎着从发明到创新的过程。

创新需要资金投入。在创新过程中,风投基金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耶路撒冷风投基金(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JVP)为例,该基金目前掌管着约12亿美元的资金,拥有8支基金,向以色列、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创新领域的公司进行投资,是全球顶级风投机构之一。

据JVP创始人兼董事长埃雷尔·马格利特介绍,JVP目前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4.0、网络安全、数字健康、食品安全、新媒体、影视制作、海洋和沙漠研究等7个领域的创新科技,旨在培育可以引领行业的大企业,看重的是投资生态系统。

据以色列创新局首席执行官阿哈龙介绍,创新局每年有5亿美元的财政资金,专项贷款给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贷款利率几乎为零。一般而言,初创公司研发资金的30%至50%可来自创新局的贷款,有时比例高达85%。在以色列,即便是在家里办公的初创公司也可申请资金支持。

资金的利用模式和利用效率同样值得借鉴。项目如果成功,政府收回贷款;如失败,贷款无需归还,以此鼓励创业者勇敢创业。更具特色的是,政府与民间资金共担风险,但不一定共享收益,如果所投项目获得成功,政府资金逐步退出,转身扶持新的企业。

成立专门机构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在以色列的经济体系内,中小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数量占企业总量的 97%,贡献着国民生产总值的50%,吸纳了就业人口的60%。在长期的实践中,以色列成立了专门机构——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Agency),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帮助,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其开展研发创新。

以色列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是由经济部以及其下属的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实施,其中顶层设计的相关政策由经济部制定。

据介绍,以色列中小企业管理局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其成员单位有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公益机构等,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主要工作是为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和开展教育培训。

自成立以来,中小企业管理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代表政府部门与中小企业保持沟通。一方面,其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实体,为企业提供国家担保贷款基金和各种补助,并负责审核及监管事宜;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其与政府各部委和立法机构及时保持沟通,以审查立法和监管举措对中小企业的可能影响,并提出建议,推动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优化及调整。

中小企业管理局兼具政策及行业研究职能,职能包括相关的数据收集和行业调查,这有助于提高其制定细节性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落地性。此外,还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协调相关机构,简化与中小企业建立和运营有关的行政流程,扩大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参与等。

据以色列中小企业管理局介绍,该局每年由政府提供经费1000万美元左右,其中500万美元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教育培训支出。该局协调全国中小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关大纲并提供经费支持,由其在全国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MAOF)进行实施,内容涵盖财务、法务、营销等,企业也可从中获得建议和指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