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 配套制度有待完善——广西部分学校教育信息化成效观察

新华财经南宁3月26日电(记者范超)教育信息化当前已成为众多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也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记者近日在广西一些学校采访发现,教育信息化为众多学校实施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提供了更多元的解决方案,为新建学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助力。但同时,部分学校制度建设跟进滞后、教师知识技能结构不匹配、学校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也有所显现,需引起重视。

城市化进程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出更大挑战

近年来,学校数量随着城市的扩张快速增长。但校园易建,教学资源的积累却难以快速完成,即使是部分名校的分校也会由于缺乏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而存在一定的教学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仍有待深化。

“学校2012年建立之初,教师人均年龄偏小导致经验缺乏,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数年发展,全校177名教师人均年龄才刚过30岁。”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副校长许道俊说,城市快速扩张使得新建学校难以招聘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资源积累少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决。

新城区配套的学校往往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建设,设施设备也较为齐全,但优秀教师的培养和积累还需时间,这不仅影响了新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也难以做到精细化因材施教。

“虽然往常我也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但因精力有限,关注点一般集中在成绩排名前列和排名靠后的学生,难以做到全盘整理。”南宁市龙堤路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年级组长熊月珍说,一门考试仅改卷就往往需要占用2个小时左右时间,再加上后续对整体情况的分析研判,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同等的关注。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

近年来加快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资源更充分流动与利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引入为填补教育资源差异、助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南宁市龙堤路初级中学副校长何月慧说,学校高度重视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当前的教学系统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资源获取,学生考试成绩、错题类型、教师教学成绩等诸多数据正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处理后形成更直观和高价值的统计模型,为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考试、智慧管理和智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熊月珍说,自2018年引入信息化教育系统在部分班级试用以来,获得了多数老师的广泛称赞,尤其是智能化评卷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方面可以将全班的当期错题类型、历史错题类型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使得教师对全班的学习成效能够有非常直观的了解,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每个学生的错题类型和知识结构缺陷进行比对分析,为教师针对性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指向性意见。

通过相关信息,人工智能以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将单个学生、全班甚至全年级的学习情况以动态可视化的图谱反馈给授课教师和家长,为教师和家长更为直观地了解学生知识点错漏之处提供了重要支持。

龙堤路初级中学2011班凌心盈的妈妈说,以往每次考试之后,总会担心由于自身水平不足未能给予全面的指导和错题纠正。而这套系统会自动为每个学生根据错题类型生成对应题型的专项练习题作业,并提供讲解。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1802班学生朱亦青的妈妈说,学校引入的信息化系统为住校学生查漏补缺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解决渠道。

何月慧认为,该校引入的系统实现了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本校教育系统之中,并通过教师的日常教学实现了有效转化,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储备,为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降低与传统名校间教学水平差距缩短了周期。

许道俊认为,部分尖子生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每年中考成绩排名的持续提升能够较好说明教育信息化对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和降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重要作用。据介绍,自2015年壶西中学引入相关信息化教学系统后,该校中考成绩排名持续提升。2017年该校中考成绩排名柳南区第2,柳州市第6;至2020年该校中考成绩已升至柳南区第1名,柳州市第3名。

教育信息化尚需制度跟进

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手段过分依赖,对学生缺乏管理,对信息教育相关教学制度跟进不及时等引发的新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这是老师要求我为儿子购买的平板电脑,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他的游戏机,还要带去学校用,我十分担心。”家住南宁市武鸣区的农桂月说,孩子在该区一颇为有名的民办中学读书。自2020年在老师要求下购买平板电脑后,仅有小学文化的她不知道如何限制小孩玩游戏,使得平板电脑反而影响了学习。

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学校要求下为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作为在家学习平台,但随着他们陆续外出务工,家中老人不懂得如何管理小孩使用平板电脑,使得学生经常因为半夜偷玩游戏,学习成绩下滑,部分学生还出现视力下降等问题。

“信息化手段必须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发挥效果,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许道俊说,学校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智能设备的管理,对老师如何使用这套系统也需要建立相匹配的教学制度,才能保障系统的有效运用。

何月慧说,不仅是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规范使用信息化设备受到影响,部分教师也可能因为制度不完善出现不认真备课,盲目使用网络课件教学,不重视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等引发新的问题。

何月慧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正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以保证系统运行始终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以教学备案为例,学校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了每周的教学备案审查制度,对于各类重复和不适应该校教学实际的教案都不予通过,对于重复出现此类问题的教师还会进行谈心谈话和警示,以保证教师不会对系统资源过度依赖,脱离教学实际需求。

许道俊认为,相关部门缺乏统筹指导,也给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如,教育部门并未对各学校使用哪种系统和相关功能进行明确,使得不仅学校前期考察费时费力,易引进不合适的信息系统,还可能出现因各校系统差异过大,阻碍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新的教育资源流通壁垒。

科大讯飞广西大区总经理王晶晶说,除学校和研究单位以外,教育主管部门可将技术提供单位同步纳入调研范围。按照广西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这些规划和标准,制定出适合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省市级统筹规划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市场上教育信息化系统相关企业良莠不齐,单纯以价格和功能等设限进行招标不仅容易导致系统与当地教育水平与理念不匹配,还可能使得劣质系统进入教育领域,损害家庭和公共利益。

专家建议,各级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范性文件,对于系统的购买、使用以及监管等进行规范和引导,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学校在使用过程中则应尽快完善学生和教师系统使用规则,防范相关设备被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使得信息教学秩序逐步建立和完善,提高教育信息化成效。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