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京举行

新华财经北京3月29日电(李连敏、张健)3月28日,以“乡村振兴的科技农服之路”为主题的2021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士共同探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如何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认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还处于成长阶段,目前服务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服务规模不大,服务半径比较小,大多数服务还是以区域为单位的服务;二是服务领域不宽,产前产后服务比较少;三是服务质量不优,专业人才比较缺;四是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还不够。

陈晓华还指出,虽然与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相关的扶持政策已经很多了,但尚未形成形成全面的政策扶持体系,可从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更好提升服务组织发展能力。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解决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扩大保险支持范围,降低服务组织运营风险。

“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并不快,没有形成大产业。”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四个标志性要素来决定了行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一是有强劲的市场拉动。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农户,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的跟进。社会化服务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效果是既能省事、省钱还能省力,农民又需要,这种需求的升级和爆发,对产业来说就是良好的上升期。二是有良好的效益。通过良好的服务,在产前产后都能实现增效、农民省钱、服务组织省效。在产前环节,分散采购农资变成了集中采购农资,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成本。在产中环节,通过集中连片的机械化作业,大规模提高机械化的效率,降低了作业的成本。在产后环节,可以提高质量。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都是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效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第二动力。三是有政府的支持。当前,各地都在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从政策的取向来看,一些地方已经从原来的补技术、补装备、补设施转向补服务,通过补服务把原有的技术、装备、设施、人才用起来。总体上来看,在政府扶持和各类主体的参与下,包括技术、装备、设施、人才、主体等发展社会化服务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四是有成功的模式借鉴。一个行业的发展光有方向和思路不行,还要有成功的商业模式。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批成功模式。

“多元化供给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平衡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化服务体系最鲜明的特点。”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一是服务产业多元化。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农林牧渔+新产业,构成了今天服务业对象,产品类型多元。二是服务方式或服务内容多元。三是服务主体多元。最大的服务主体是农业农村部所属的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除此以外还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四是服务对象多元。比如,农垦企业、众多各种各样合作社、家庭农场、2.6亿普通农户等都有生产性的服务要求。

农业社会化服务离不开农机装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认为,农机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效供给问题不足,特别是高度装备化的特种机械和园艺机械的产品缺乏。她认为,农业机械化应采用农机农艺结合的发展道路。

这些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化专业组织已超过90万家,其中包括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服务面积达16亿亩次,服务农户7000万余户。特别是去年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向农户提供生产服务,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和保障农产品供给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悉,2021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由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盟、中国农业风险研究会主办,北京博创联动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还启动了第十届“金口碑”农民喜爱的品牌公益调查活动,发布了博创联动“百千万项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