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解读“十四五”规划十大突出特点

新华财经北京4月6日电(张慕晗)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专题讲座《“十四五”新开局——国家战略与政策重点》在北京举办。刘元春指出,未来五年是中美大国博弈从不对称向对称阶段进行转换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突破卡脖子问题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能够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在此大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其核心内容就是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新”逻辑进行布局的。

如何理解“三新”布局?“十四五”规划哪些战略与我们息息相关、具有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影响?

一、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像化。刘元春指出,“十四五”规划一方面从九个方面塑造现代化,另一方面在经济、科技层面做了很多定量描述,包括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翻一番,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再上一个新的大台阶,达到创新国家水平。

刘元春表示,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经过一系列测算,我们需要在未来15年内GDP增速达到4.8%左右。同时利用这种持续增长,使人民币呈现出一种连续的升值状态,从而可能使国家真正全面崛起。按照这样的测算和假设,“十四五”期间我国GDP增速必须在5.5%-6.5%的区间,保持平均增速在5.8%左右,因而今年的增长目标确定在6%以上是符合我们的一系列相应目标的。目前我们的经济结构分化很严重,针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6%的目标体现的是底线思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稳定、常态运转,必须保证6%以上的增长。

二、将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放到最突出最核心的战略位置。刘元春指出,“十四五”规划不仅仅强调创新,更重要的是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专门出台了四个层面的计划:第一是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二是着力培养高水平人才,第三是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第四是努力在基础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第一次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放在产业核心。刘元春针对产业结构和部分产业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不可能全面放开,不可能让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持续下去,以“三稳”为核心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将是整个“十四五”的常态;金融行业还将持续让利,未来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在“十四五”规划中全面凸显;产业的核心在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同时将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相匹配;“十四五”规划将“十三五”规划中的“中国制造2025”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四、第一次专列“战略导向”节,专门阐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成为整个规划的总纲。“三新”理论不仅是国家对过去战略的全面提升和全面统筹,对于参与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制定战略规划也十分重要。

五、第一次将“数字化”单独成编。“十四五”规划把“数字化”“数字中国”作为一个核心,把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企业都上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阐述,数据作为第五大要素纳入到了社会生产要素中。数字化在未来五年将成为国家关注的核心领域,需要对数字社会、数字经济运转的新规律有充分的把握。

六、战略性地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并驾齐驱。“十四五”规划并不是简单地强调城镇化,也不是简单地强调三农问题,而是将它们放在一个并列的位置来推动。未来五年,中国在乡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方面,要做新的文章,经济版图会有一些重大调整。

七、第一次纳入“3060”——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十四五”规划把“3060”纳入进来,是因为这一计划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产业增长、区域布局、功能规划的路径。围绕着碳交易、碳金融、绿色发展,刘元春认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板块都必须要重新考虑如何进行战略性构建。

八、第一次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成为单独一章,第一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应不应该把人口生育全面放开,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刘元春认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人口生育政策的适应性和弹性容忍度,这实际上说明更重要的是将生育政策放在减轻生育负担、激励生育层面,而不是简单放在生多少个的数量层面。

九、全面凸显共同富裕,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单独成章。刘元春认为,收入分配将成为“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这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收入分配涉及全体人民最核心的利益,“十四五”规划重视收入分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全民利好的消息。

十、统筹发展与安全。刘元春指出,总体安全观将安全问题全面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进行扩展。安全问题导致我们必须进行战略转移,经济领域的大转移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反思和重构,以及战略上的重大调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