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为契机推动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4月7日电(薛晓佳)中国和欧盟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简称《协定》)已于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茅台酒等11个酒类地理标志入选首批保护清单,有助于中国名酒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经社分析师认为,中国酒业要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为契机,讲好历史故事、健康酒故事、酿酒生态和工艺故事、文化故事、外交故事,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将品牌文化故事转化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好声音,将国家智慧、民族力量融入酒业发展中,推动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

《协定》生效或将加速推进中国酒业国际化进程

《协定》谈判历时8年多,于2020年9月14日签署,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

《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识品牌产品中共有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高炉家酒、扳倒井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仁恒冰酒、烟台葡萄酒、沙城葡萄酒、绍兴酒、惠水黑糯米酒酒类品牌11个;欧盟100个地理标识品牌产品中共有酒类品牌74个。

中国白酒国际化一直是名优酒企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

作为行业龙头,茅台集团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20年茅台酒海外营收达到24.32亿元人民币,其经销商分布于6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04家。

贵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力争将茅台集团打造成省内首家“世界500强”企业。目前,茅台在国际市场的短期目标是继续稳固海外华人市场,并通过华人消费群体的带动,使茅台酒的知名度辐射至更多元文化的消费群体。中期目标是茅台海外市场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让其产品在更为国际化的社会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需求和消费习惯。

五粮液“走出去”的脚步也从未停歇。2020年,五粮液大酒家在东京成功落地,成为中国白酒文化在日本展示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五粮液加快推进国际酒类联盟的合作,与保加利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同时利用好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发挥好欧洲、亚太、美洲三大海外营销中心作用,强化打造“中国酒+中国菜”,以及“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海外运营模式,拓展海外市场,引领中国白酒和文化“走出去”,推动白酒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向世界酒业价值链高端不断迈进。

绍兴酒也是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之一。根据绍兴市商务局数据,2020年绍兴地区黄酒出口9170万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至欧盟172万元人民币,绍兴酒在欧盟的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

《协定》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酒企的重视和保护。3月11日,宝鸡市国资委会同市工信局等14家部门在西凤集团召开西凤酒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讨论设立西凤酒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从品牌保护方面为西凤酒腾飞保驾护航。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恰好顺应了中国加紧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该协定对地理标志产品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现阶段保护中国的100个欧洲地理标志和欧盟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不受仿制和篡夺,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使双方消费者都能吃上、用上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商品,将为中国有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3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的通知。通知提出,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启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和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全面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章节,落实中欧、中法地理标志协议。通知将有助于加快《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落实,促进《协定》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协定》有利于推进中国名酒产区建设

《协定》的生效不仅凸显名酒产区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产区知识产权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助于产区和企业产品和品牌推广。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首批地理标志,这对急于摆脱困境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有助于宁夏谋划和构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使宁夏贺兰山东麓跻身世界一流葡萄酒产区行列,把葡萄酒这一生态产业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白酒产业是贵州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特色产业“五张名片”之首,也是贵州省首位经济产业。《协定》生效将加强赤水河流域酱酒产区及其产品,从原料到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中有关命名与生产知识的保护,向外界呈现最完整与最佳的产区形象与产品价值。

中经社分析师认为,名优酒企要借助《协定》生效的有利契机,针对性开发国际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不断与国际知识产权标准体系相对接,不断完善国际市场经销体系,不断加强国际化产区建设,向外界呈现最完整与最佳的产区形象与品牌价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