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地区:当好“桥头堡” 融入“成渝圈”

新华财经贵阳4月13日电(记者汪磊)遵义,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作为贵州省北大门的遵义市与成渝经济区相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遵义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提供强大优势。

瞄准产业配套 经济发展共生共荣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遵义就凭借地缘和文化上的天然优势,开始了由政府层面主导的融入成渝的探索实践。经过30多年的摸石头过河,以融合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共识早已深入人心,与四川、重庆接壤的赤水、桐梓、习水等地率先行动起来,与川渝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惠,长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务创新等方面谋求合作。

赤水市这个“一桥跨两省”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遵义市融入成渝经济圈的前沿“阵地”。

“目前,川渝企业占赤水经开区企业总数的85%,在西南(赤水)家具产业园,川渝企业占了95%。”赤水经开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为此,赤水经开区党工委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企业,以商招商,筑巢引凤。

据了解,目前,这家产业园已签约企业291家,入驻企业167家,其中家具配套企业46家,生产企业121家,其中投产企业97家,实现就业7000人。

“融入”只是基础,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赤水市还将依托“紧贴川南渝西,融入成渝双地”的规划,围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打造竹浆纸制品、绿色食品、竹木家具三大“百亿级”产业园,并在推进赤水与成渝在空间规划、发展规划和各类重点专项规划间的无缝衔接的同时,千方百计挤进成渝“产业链”、融入成渝“供应链”、服务成渝“生活链”。

遵义笛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桐梓县招商引资的一家高新企业,主要为重庆IT产业配套,年产能可达2000万台,产品85%以上销往成渝地区。“以生产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为主,产品用于惠普、戴尔、联想、华硕电脑。”公司董事长叶元璋说。

位于桐梓县楚米镇的园区以打造黔北、渝南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为发展目标,已顺利引进10余家重庆企业入驻,涉及手机、IT、汽车等配套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

补齐交通短板 避暑美景引客来

要融入成渝经济圈,破题之举必然是改善交通状况。2006年,遵崇高速的开通,成为桐梓县面向重庆发展外向型乡村旅游的肇始。2014年成自泸赤高速的全线通车,缩短了泸州和赤水的距离。2018年渝贵铁路的全线开通,促使遵义进一步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同年,江习古高速全线贯通,一座横跨赤水河的红军大桥,成为连接黔川渝的重要通道。

黔川渝地区之间如今形成了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其中成贵高铁、成渝高铁、渝贵高铁形成了跨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高铁三角”,将成都、重庆、贵阳这三座城市连成环线,而处于这一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遵义,坐拥巨大的人流客流。

遵义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15亿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43.9亿元。这当中,川渝游客就占相当大的比例。

如桐梓县九坝镇,每年可迎来数万名重庆游客度假。当地人说:“我们九坝镇已经成了重庆人的避暑天堂。”桐梓县将“清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向重庆游客卖凉爽、卖风景。如今,该县已拥有乡村旅馆1917家、床位8.41万张,全县200多个村有近一半涉及乡村旅游,每年有20万重庆人来桐梓避暑旅游。

近年来,遵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主打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等旅游品牌,不断加大对川渝市场的开拓,深化旅游合作,吸引了越来越多川渝游客到遵义休闲避暑、观光游玩,近年来已经成为遵义经济增长的又一不竭动力。充分发挥遵义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强与川渝地区旅游行业、旅游企业间的协作,遵义市也吹响了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的号角。

立足区域优势 当好合作“桥头堡”

作为整个西南地区南下北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遵义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始终把融入成渝经济圈作为借梯登高的重大机遇,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贵州发展重要增长极,让800多万革命老区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目前,遵义正立足区域优势,按照成渝所需、遵义所能,促进遵义特色产业与重庆市、四川省实现优势互补、精准对接。从思想观念、政策体制、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桐梓县依托政策红利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迎来不少川渝企业落户,成为遵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个生动缩影。

桐梓县县长龙斌说,桐梓县凝心聚力打造实力之城、康养之城、宜居之城、通达之城、开放之城,将当好黔渝开放合作“桥头堡”。

首先,工业向北配套,打造能源之城。以桐梓(重庆)工业园和娄山关经开区为主战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支撑极,通过做强煤电化循环产业基地、智造基地、建材基地及“西南钛都”,打造百亿级园区。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增加值突破30亿元以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家以上。

其次,城镇向北对标,打造康养之城。围绕“两个30”(即县城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0万人)目标,做强城市、做美乡村,城镇化率达62%以上。主动对接重庆市打造8大康养产业区的机遇,以九坝兴茂、官仓绿地、狮溪柏芷山、枕泉翠谷、杉坪康养田园综合体、南山国际文旅康养城等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六大组团”产业集聚群建设。

最后,交通向北挺进,打造通达之城。积极服务好G75复线,争取渝贵高铁、青羊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遵桐大道,提速出境大通道。优化北部乡镇区域交通干线规划,围绕“四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升级联通19条县乡道,布局好乡镇区域间交通路网。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