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财报解读】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

新华财经北京4月16日电(分析师邢博 张威)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面对2020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监管层持续加大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利好政策,使普惠金融在支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了普惠金融供给,普惠金融服务得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从日前各银行公布的2020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出,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而取得这样的成果,关键在于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普惠金融应用场景构建,提高针对普惠贷款的风控能力建设,从而切实加强了普惠金融供给,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头雁作用。

一、我国普惠金融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自《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便利性不断提高。面对2020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监管层持续加大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利好政策,使普惠金融在支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人民银行设立抗疫保供专项再贷款、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增加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积极作用。此外,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力度。

2020年银保监会也发布多项政策措施,促进银行业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银行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督促银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及改进资源配置。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5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达到42.7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户贷款余额1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余额1427亿元。

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二、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了普惠金融供给,普惠金融服务得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从日前各银行公布的2020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出,2020年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截至2020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达到4.83万亿元,同比增长48.38%。其中,建设银行投放规模最高,为1.4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892.00亿元。建设银行积极构建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率先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成为了首家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银行。

其次,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也相当可观,2020年末分别达到9615.20亿元、8012.47亿元和7452.2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3692.13亿元、1480.62亿元和2737.06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416172339.png

此外,2020年各银行有贷款的客户数也普遍增加。工商银行客户数达到60.60万户,新增18.30万户;建设银行客户数高达170.03万户,新增37.52万户;农业银行达到157.08万户,新增46.16万户;中国银行客户数超过48万户,也高于年初水平;交通银行客户数相对较少,15.84万户,新增5.40万户;邮储银行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也增加了9.45万户。

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各大型商业银行普遍降低了普惠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了融资成本。工商银行2020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4.13%,较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4.31%,较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全年累放贷款平均利率4.18%,较上年也有明显下降;中国银行全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3.93%,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交通银行贷款累放平均利率为4.08%,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96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全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5.46%,较上年下降0.72个百分点。

三、大型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关键点

1.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力量,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

金融科技的引入有效帮助银行进一步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竞相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银行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建立了更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突破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局限性,使得更广泛的普惠金融领域越来越容易获取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务流程得以重塑,线上服务渠道得以拓展,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也得以优化和丰富,进一步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建设银行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客户打造了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建行惠懂你”APP。通过该APP建设银行布放了30余项信贷产品和20余项普惠客群专属功能。截至2020年末,建设银行通过该APP实现授信4400亿元,普惠信贷支持能力持续提升。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纷纷加大线上产品开发,打造线上融资品牌,完善普惠金融数字化产品体系。例如,工商银行推出并完善了“经营快贷”、网贷通“e抵快贷”、数字供应链重点产品“工银e信”等三大类线上产品,2020年其通过线上发放的普惠贷款占普惠贷款新增余额的比例达到98%;农业银行形成了“农银e贷”数字化产品体系,惠农e贷、小微e贷、个人e贷、产业e贷四大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银行也创新了“中银企E贷”线上融资产品体系,陆续推出“中银企E贷・信用贷”“中银企E贷・银税贷”等产品;交通银行积极对接政务数字化转型,推出“交银e办事”数字金融品牌,实现了服务能级和效率再提升。

邮储银行依托数字化转型,优化前中后台业务流程,构建了更加高效的企业级信息系统。此外,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提供的行业信用报告,为工程行业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线上化、自助式融资服务,授信金额超过90亿元,极大缓解了工程行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打造场景化、平台化普惠金融服务,丰富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链条

普惠金融客群的需求往往呈现出场景化、移动化、及时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对此,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新需求,依托金融科技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丰富场景化、平台化金融服务,创新供给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使得普惠金融服务链条得以延伸。

工商银行依托工银e生活,打造信用卡消费金融生态圈核心平台,搭建由APP、小程序、公众号、H5组成的全平台生态,增加申请提额、密码重置、e分期等金融功能,打造了“购物积分分期”三大场景、“e饭团+e爆品+e咖啡”三大子品牌。截至2020年末,工银e生活平台注册客户数突破9000万。

建设银行开发了“民工惠”平台,让400多万农民工兄弟由年薪变月薪,及时足额拿到辛苦钱。此外,建设银行开放共建建行大学,“金智惠民”公共培训服务累计惠及331万人次,持续为社会融智赋能。

交通银行通过链路式推荐营销服务和“场景迎客”平台式获客,全面提升了普惠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

3.发挥数据与技术双轮驱动作用,提高普惠金融风控能力

信贷风险偏高一直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的信息技术,逐渐搭建起技术与数据双驱动的风险管控体系,针对普惠金融客群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方式,构建起了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

工商银行打造了以“数据驱动、智能预警、动态管理、持续运营”为特征的普惠贷款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等方式,实现了风控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形成了一套稳定、可持续和富有战略价值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农业银行也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了包含在线开户风险识别、客户行为风险识别、贷中组合风险管理、贷后预警指标体系、催收系统等五个风控子系统的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客户风险的精准识别。

建设银行秉承科技、普惠、共享的新金融理念,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以敏捷组织和创新机制为支撑,着力推动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为全渠道、全机构、全客户、全员广泛进行风险管理的赋能。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