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服务“双碳”战略 酒企争下“先手棋”

新华财经北京4月21日电(薛晓佳 盛勤 顾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减少在白酒酿造生产过程中因能源消耗、发酵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名优白酒企业因地制宜,积极应对,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提出,“做食品就是做生态”。五粮液以争创“零碳酒企”为愿景,按照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启动绿色能源供应,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工程,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碳中和+区块链”的数字化运用场景,在实现综合能耗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同时,争做中国酿酒行业碳中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打造世界一流产区,构建清洁低碳的酒类产业生态酿造体系,促使酒类产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全面转型,是名优酒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茅台集团提出,高质量发展要守好生态环境这条“生命线”。茅台在厂区实行区域分流和单双号限行,每日减少出入厂区车辆8000余辆(以平均排量为2.0L计算),限行后厂区每天可减少废气量48万立方米,一年(250个工作日)累计减少废气量达1.2亿立方米,坚持走好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今世缘通过厂区技改项目加大智能装备投入力度,把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落实到项目全过程,促进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绿色低碳对酿酒行业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一直伴随着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9年,青岛啤酒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合作,开展温室气体盘查。最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行业第一家“中国酿酒工业低碳体系定点试点单位”。

“十三五”期间,酒业产业就通过节能减排等战略措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的“啤酒二氧化碳高效、优质回收与利用及示范”项目获2016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作《解读中国酒业“十四五”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谈贵州省“十四五”白酒产业发展》主题演讲时指出,将通过建设“零碳产区”“零碳工厂”为目标,推动酒业碳中和相关标准、规范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酒业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零碳”理念和“零碳”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酒业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酒企纷纷发力节能降碳,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提升品牌美誉度。

著名酒业跨国集团帝亚吉欧(Diageo)投资1.3亿美元(约8.5亿元人民币)在美国肯塔基州建造一座威士忌酿酒厂,预计于2021年投入运营,将减少11.7万公吨的年度碳排放量,并将使用100%可再生电力供电;拥有Koskenkorva伏特加品牌的芬兰酒类饮料公司阿勒提亚采取了在蒸馏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并期待能在此领域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西班牙葡萄酒企业桃乐丝酒庄(Bodegas Torres)已经开展从发酵过程中捕获二氧化碳的“碳捕获与再利用”项目;嘉士伯集团(Carlsberg)发布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嘉士伯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厂家已率先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全年使用的可再生电力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9万吨。

中经社分析师认为,实现服务“双碳”战略与酒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酿酒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名优酒企要乘势而上,争下“先手棋”,及时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优化用能结构,降低能耗,保护产区生态,努力打造“零碳酒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冯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