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补齐反洗钱制度漏洞 加大惩罚力度

新华财经北京4月22日电(分析师郭桢 黎轲)我国一直严厉打击非法洗钱活动,但随着洗钱方式不断迭代,尤其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业务沦为不法分子牟利的通道,对非金融行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依据和监管处罚措施。为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央行日前印发《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对非法洗钱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犯罪与洗钱活动相互交织渗透,洗钱犯罪洗钱手段不断翻新,涉案金额持续攀升。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加大了反洗钱监管力度,一些知名跨国金融机构屡屡因反洗钱违规收到巨额罚单。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中资金融机构也受到处罚,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中资金融机构集团层面的全球反洗钱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我国一直以来对非法洗钱行为的监管保持高压态势。2020年全年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共对417家反洗钱义务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反洗钱行政处罚,罚单共计733笔,罚款金额累计约6.28亿元,其中机构罚款金额约6.08亿元,个人罚款金额约0.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罚款总金额约为2019年的2.56倍,且“双罚”趋势显著,除了机构层面的处罚,对责任人的个体处罚力度也在加大。

今年4月以来,央行针对反洗钱不力的机构集中开出罚单。4月9日,央行长春中心支行在官网一次性公布了17张罚单,因存在反洗钱违法违规行为,渤海银行、吉林亿联银行等5家银行及12位负责人分别被处以罚款和警告。央行在西安、兰州、天津及合肥等地的分支机构也披露了多家金融机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具体事实和处罚结果。处罚对象涵盖总分支机构,除了涉及高级管理层、反洗钱主管领导、机构负责人,还涉及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会计结算部等相关负责人以及总审计师。此外,业务部门作为反洗钱第一道防线,因反洗钱工作不到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客户经理等个人也受到相应处罚。

补齐制度短板 加大对互联网洗钱犯罪打击力度

目前,我国反洗钱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对金融行业资产的规模,反洗钱处罚力度有待提高。对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监管缺失,特定非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对洗钱风险及反洗钱义务的认识。随着国内金融业务发展创新、国际反洗钱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反洗钱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按照风险为本原则,完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政策,有必要补齐制度上的短板。截至4月15日,今年以来因反洗钱不力被处罚的机构累计罚款金额超过1亿元。从开出的罚单来看,处罚加码趋势明显。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精进,违规机构的“小动作”已难以藏身。

监管机构不但要对“累犯”型机构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更要关注互联网巨头旗下金融机构存在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目前重罚多集中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互联网入股机构处罚力度不足,应防范互联网相关业务沦为不法分子牟利的通道和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反洗钱监管工作重点也逐步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小贷公司、支付机构也是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跑分平台”、“地下赌场”等相关经济犯罪案件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实现资金转移,其背后凸显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上的重大漏洞,也是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10年快速发展以来需要巩固和加强的薄弱之处。

新的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要求银行机构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的规定需核实相关自然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非居民身份证件的,应当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今年2月,因涉及非法洗钱等10项违法行为,第三方支付公司重庆市钱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连同相关责任人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金额超900万元。

处罚范围扩大到其他行业和个人

以前反洗钱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等金融行业,其他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制度或空白或只有雏形,缺乏必要的制度依据和监管处罚措施,也缺少对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的具体要求和指引。特定非金融行业未实质性开展反洗钱监管已成为我国反洗钱体系的明显短板之一。

2018年,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进行了第四轮互评以后,央行明显加快了对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力度。近年来,央行牵头开展了对主要特定非金融行业的洗钱风险评估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将反洗钱引入行业法律法规,在执行层面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实现对特定非金融行业的常态化反洗钱监管。目前,央行已先后与财政部住建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单独或联合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中介与开发企业、贵金属交易场所等特定非金融行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监管要求。

新出台的反洗钱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反洗钱违规不仅限于银行,还包括证券公司和支付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办法对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双罚”趋势显著,对责任人的个体处罚力度也在加大,从被处罚的个人类型来看,既有管理层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有业务部门负责人,涉及风控、运营等关键部门,表明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正不断提升。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央行共处罚非法洗钱1000人,处罚金额2468万元。今年2月,中信银行被罚款2890万元,14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罚,成为今年以来因反洗钱受罚金额最大的银行。4月7日,央行西安分行对开源证券及相关责任人开出罚单。开源证券因违法反洗钱管理规定,被处以71.1万元罚款;该公司合规法律部总经理史某瑛也因上述违法行为被罚4.5万元。4月9日,央行西安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西安长安通支付有限责任公司存在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央行西安分行对其处以57万元罚款。该公司副总经理也因存在违反反洗钱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被罚5万元。

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人工智能监管科技

当前,洗钱方式在不断迭代,作案手法包括利用公司和控制他人账户洗钱、利用境外账户洗钱、将非法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等。商业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大,各机构、各地区发展水平和风险意识程度不一,在短期内实现反洗钱反恐融资风险管理水平飞跃和质变有较大难度。无论是个人业务、公司业务,还是金融市场业务,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可能成为洗钱的渠道。以私人银行业务为例,因其具有客户高端性、信息私密性、业务综合性等特征,使其成为反洗钱风险的“多发之地”,也给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带来难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反洗钱领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监管科技具备成为下一个金融科技风口的潜质,国内外很多银行都已接入智能反洗钱系统,未来还将有更大的需求。

人工智能反洗钱监管科技,首先要完善数据收集模式。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反洗钱监控体系,广泛收集数据资源,创建数据网络,确保数据内容的全面性,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效果,为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优化数据筛选机制,在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系统中植入大数据维护系统,精准分析客户性格、行为、生活及其投资、交易、消费偏好,自动化提供风险评估、洗钱识别、预警提示,形成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监控的科学决策辅助系统。确保数据信息精确度。创建反洗钱大数据信息库与大数据平台,统一数据管理标准,利用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等,高效、自主、准确提取可疑交易信息;针对金融创新性产品、金融服务特点,自动分类并提供交易数据信息,确保金融监管与反洗钱监控数据的精准性。

银行反洗钱系统会自动筛选出大额交易和异常交易。针对异常交易,银行须结合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背景等要素,进行人工分析和甄别。只要发现具备合理理由怀疑客户本身、客户的资金和其他资产、客户的交易或正准备进行的交易,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有关,不论资金金额或资产价值大小,银行都应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人工智能监控系统将会从技术上较大提升反洗钱的效率,推动我国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提升我国反洗钱工作水平。

补齐反洗钱制度漏洞 加大惩罚力度.doc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