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的南和实践

新华财经石家庄4月22日电(记者刘桃熊)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去年联合公布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名列其中。近年来,南和区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深挖“三农”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正逐渐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也改变着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坚持科技引领 数字农业蓬勃发展

暮春时节,在南和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大棚里,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得正盛,绿油油一片。技术人员朱涛告诉记者,温室大棚内蔬菜的营养液供应形成一个循环系统,由中控室统一调控,每天按时按量提供蔬菜所需的营养成分。大棚内还布满了各种监测设施和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项数据。

技术不仅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在“互联网+”理念的加持下,大棚内采用智能水源净化处理系统、数字联动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智慧化管理体系,种植出的水培蔬菜,不仅免去了翻地、浇水、施肥、打药等工序,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不用担心有农药残留、二次污染等问题。生长环境改善后,蔬菜的产量增加了,病虫害少了,品质也提升了。

近年来,南和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将自动滴灌、远程数据采集、智能电力温控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种植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南和区是国家优质小麦产区。依托金沙河面业集团,南和打造3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全面应用植保无人机、可移动式喷灌设备等现代化农业科技,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

农业生产效益也因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令传统农业难以望其项背。相比普通农户户均3至5亩的耕种效率,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农民人均管理426亩土地,最大管理面积达951亩,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田施肥时,农户一天最多喷5亩,我们一个人能喷2000亩。”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基地负责人柴伟鹏说,“按以前的种植方式,收秋、种麦,没一个月根本干不完,而现在最多10天就全结束了。”

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投资1300万元实施了面粉车间改造升级项目,引进给袋式自动包装机、六工位净重式包装机等智能操作设备,打造面粉生产“无人操作车间”,实现节本增收。

发展电子商务 打造数字乡村试点

近年来,南和区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区域内各类电商平台以及电商村借势崛起,平台实力不断壮大。2019年全区活跃网店超过2000家,电子商务零售额达14亿元,带动就业超7000人。

南和区是中国宠物之乡,在外闯荡的“80后”青年马立辉2013年萌生了通过电商销售家乡宠物粮的念头,决定返乡创办自己的宠物食品网店。

网店创办之初,从产品提货到发送物流,只有他一个人,每天的营业额仅有几百元。为了提高网上订单销量,他开始学习网店培训课程,经过多方寻求帮助,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创业经营之路。2018年,他又入驻天猫,创办了马哥宠物食品专营店。

如今,马立辉的马哥宠物食品专营店月销售额可达60多万元,他也成了村民眼里名副其实的“电商宠粮”大王。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民有120余人从事电商销售工作。

站在数字化浪潮的风口,马立辉所在的田庄村一跃成为“网红村”。马立辉告诉记者,目前他正跟阿里巴巴南和产地仓洽谈沟通,等将来入驻以后,即可打通物流配送渠道,构建起城乡高效配送网络,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流通效率。

马立辉提到的阿里巴巴南和产地仓是南和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数字乡村示范项目中的重要板块。2020年,南和区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积极打造“一平台、三板块”综合电商服务体系。据介绍,阿里巴巴南和产地仓是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设立的首个数字乡村产地仓,全面运营后订单处理能力可达每日10万单,加快促进南和宠物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

推进“互联网+” 乡村治理更加高效

南和区郝桥镇东薛屯村村民薛飞翔近日通过设在村委会的智慧党建可视化系统终端,向镇政府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面对面”咨询了办理营业执照的事宜。通过摄像头,郝桥镇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向薛飞翔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南和区建成的智慧党建可视化系统,可实现声画点对点的实时传播,具有教育培训、在线指导、可视监督、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

南和区郝桥镇党委书记齐金勇告诉记者,镇政府服务大厅会派专人24小时负责接听视频,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各村基本情况和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及相关诉求逐一进行记录,能解决的当场办理;一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解释说明,并创造条件尽快予以妥善处置。

在郝桥镇服务大厅监控显示器上,30个村便民服务站情况一览无余,哪个村人员有情况冲着摄像头招手,工作人员就将画面切换到该村,通过手机客户端,与该村人员进行通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环境卫生质量,南和区创新“互联网+环卫”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建设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为垃圾清运车安装GPS和视频监控,通过一体化调度平台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垃圾处理场及转运站设置自动计量和监控设备,实现垃圾及时清运、实时调度。

数据赋能,精准服务。近年来,南和区将“互联网+”嵌入乡村治理。 一是推进“互联网+党建”,投入190余万元,建成市区乡村四级联通智慧党建可视化平台和“1+4智慧党建”平台,将全区551个党支部和13800余名党员纳入管理,构筑党建信息化矩阵。二是推进“互联网+综治”,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率先在全市建立综治“9+X”信息系统,实现各类矛盾隐患在系统内上报、分流、处理、督办的闭环工作模式。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投资1000余万元,推进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下放审批服务和延伸受理环节事项75项,增加公共服务事项34项,促进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