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观察:携手连通“运河上的京津冀”

据来自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的消息,北运河“通武廊”6月即将通航。届时,“一船游三地”将成为现实,蓝天碧水、映带如画的运河盛景有望重现。

老话讲,“北京城是漂来的”,一个“漂”字,足见古都的营建与发展何等依赖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其中北运河主要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全长120公里。“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在千年岁月中,这条大河不仅给京畿大地提供了丰沛的水源,更催生了繁华的商业文明,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漕运古船闸平津闸,古城张家湾,燃灯佛舍利塔等都是运河沿岸的珍贵遗迹。后来由于各种因素,运河黄河以北断航、漕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综合修整,大运河部分河段的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等功能初步恢复,但北运河依然没有通航。

连通“运河上的京津冀”离不开三地的共同努力。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统筹推动运河文化带建设。随后“通武廊”三地签署框架协议,系列举措相继出台、落地生根,建立跨区域合作的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联手对潮白河、北运河沿线开展河道清理拆违整治、水生态治理保护等工作;严控沿线建设用地、加强城市设计、促进景观提升,梳理勘查修缮文物遗产、全面整合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从宏观顶层设计到落地于“一河一段”,从水系治理、环境整治到遗产保护、文脉挖掘,合作共治成效显著,千年之河的古韵正在复苏,沿岸居民感叹“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美景又回来了。

绿色文脉生机盎然,联动效应逐渐显现。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文化、技术、产业协同,河流治理工程带动着多方面融合进程。目前,大运河已成为京津冀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时尚文化创新点,沧州“侠武商贸”等历史风俗体验点,点点精彩,辉映相连,运河沿线“现代时尚文明+古老文化遗产”的发展空间格局呼之欲出,千年之河也将被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装扮一新。

拂堤杨柳、照水桃花、菜花耀金、风吹稻香……运河风光,是千百年来农耕社会留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如今运河流经现代、走向未来,尤须找到人与水、水与城的全新打开方式。期待三地涵养好这条绿色文脉,打造愈加健康的水生态,书写“三地看运河”的新篇章。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