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都市圈深度融合迎来发展新机遇

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王敏杰)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相关政策发布以来,中部地区涌现出武汉、郑州等多个都市圈,并逐渐成长为带动中部发展的支柱。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标志着都市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契机下,中部地区乘势而上、谋定快动,力推都市圈转型升级、提质增速。专家认为,都市圈内部要协同创新,互联互通,消除壁垒,促进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实现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突出优势 加速发展 中部地区都市圈成为地区支柱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意见提出以来,中部六省市高度重视都市圈建设,加大政策支持,武汉、郑州等都市圈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坚强支柱。

自《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提及“武汉都市圈”以来,武汉都市圈逐渐发展壮大为以武汉为圆心和龙头,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几年来,武汉都市圈在汽车、钢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上展现出优势,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光电子信息产业也处于领先水平。戴德梁行2019年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中,武汉都市圈的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在全国26个都市圈中,分获第10、9、8、10名,发展较为快速,被评为成长型都市圈。

易居企业集团、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尚处于核心城市吸聚周边资源的发展阶段,武汉未来将承担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重任。

除了武汉都市圈,中部省份河南、安徽、江西等也加大力度,纷纷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规划方案,大力推进郑州、洛阳、合肥、南昌等都市圈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长江中游、中原等跨省区城市群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畅通、市场更加统一有序、公共服务更加互惠共享,城市群内都市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未来五年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

跨域通办 交通一体 中部地区都市圈力推深度融合

在积极的政策引领下,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中部地区都市圈在公共服务跨域通办、交通一体化深度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在推进城市一体化方面又有新动作: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打通等30个标志性工程开复工,毗邻区县生育服务等18个事项跨域办理,长沙雨花经开区在毗邻湘潭韶山高新区设立“飞地园区”……

牛年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长沙市天心区、株洲市石峰区、湘潭市岳塘区三方实现了1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包括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等。三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依托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 APP、小程序等,线下开设“跨域通办”专窗,实现全程异地办理,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这不仅是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是打破地域阻隔、部门壁垒的重要服务手段。”天心区委负责同志说。

同样推动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还有郑州都市圈。作为中原城市群内部的核心都市圈,郑州也开启了“跨城通办”模式。自2021年1月起,在郑州的焦作人不用回焦作,即可办理不动产查询证明(电子版)、公积金异地贷款使用证明等27项事项。同时,郑州都市圈还在探索户口通迁制度,促进都市圈城市之间人力资源的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交通一体化对塑造都市圈空间形态、优化产业和人口格局、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提升中部地区交通一体化水平,中部地区“因圈施策”积极制定更加精准的交通供给策略,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使两地高铁旅行时间缩短至最快2小时24分,比原先绕行石家庄节省1个多小时,比普速列车节省近9小时。

“郑太高铁补齐了制约中部整体崛起的交通短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桦说,太原都市圈、中原城市群以及呼包鄂经济圈被串联起来,中部省份与东南沿海、成渝地区等地的联系得到加强,这对活跃整个区域的协同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型升级 提质增速 中部地区都市圈迎来新的机遇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并再次强调,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

会议召开后,各省谋定快动、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纷纷在都市圈“转型升级”“提质增速”上发力。

湖北省委省政府4月初公布了《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4月7日上午,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立法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通过《湖北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立法框架协议》,同时明确,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立法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九市人大常委会轮流负责召集和组织,每年一次。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此前制定的《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关于推进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20-2035年)》《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要求,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提质增速。

专家认为,中央强调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中部地区都市圈将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应基于区位优势,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要携手推动三地协同创新,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消除省域行政壁垒,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在现代产业和科创生态链上优势互补,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湖北首先要向内‘攥紧拳头’,率先推进‘1+8’城市圈的高度融合发展。对内协同发展得好,对外就自然有吸引力。”区域经济学专家、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认为,不论是省内还是跨省域协同发展,都应以有效实现交通、产业、市场、规划、生态、人文六个一体化为前提。其中,交通一体化尤为重要。他建议,湖北可先实现城铁和地铁无缝对接,推进省内城市圈的融合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