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病难”到“去看病难” 无障碍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应成标配

新华财经北京5月10日电(何燕燕)“不少老年人提出去看病难的新问题,反映出无障碍环境建设亟待提速”“如何为46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建设更好的无障碍环境,实现自主体面、积极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无障碍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是高配,应是标配”……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9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无障碍与未来人居”清华大学融合共享思想力论坛上,权威专家就我国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金句频出、亮点纷呈。

微信图片_20210510142637.jpg

“无障碍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不是高配,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当提供的标配。”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调研发现,近年来看病难有所缓解,但有老年人反映存在从下楼到坐车的去看病难新问题,这实质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最关键的要素是参与。无障碍对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与价值实现,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也表示,围绕庞大的老年群体,特别是46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如何为他们建设更好的无障碍环境,切实提高无障碍硬件和软件水平,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无障碍事业正进入崭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快车道。”中国残联副主席、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吕世明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承载着社会公平正义诉求和对人的生命尊重与关怀,这也是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建设的基本要义。

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看来,无障碍是城市人性化建设的最佳诠释。尽管中国无障碍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但城市无障碍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认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九年的基础上,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是高质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必然所需。

“聚力协同是推动无障碍发展的关键。”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向波涛表示,要积极发挥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发挥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平台窗口作用,推动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不同知识体系间的交叉融合;推动打破行业壁垒,助力建构无障碍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深化无障碍事业国际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大格局下,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更有韧性、更加可持续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成立5年来在无障碍发展的智库建设、理念传播、技术创新、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展示和总结。本次论坛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还启动发布“儿童身心健康与孤独症”研究计划、“光照星未来”孤独症-家长系列公益培训等项目。

 

 

编辑:李连敏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