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突破1000亿元,不良率“八连降”!厦门农商银行支农支小实力增强

111.jpg

新华财经北京5月12日电(分析师于春春)日前,厦门农商银行2020年年报正式发布。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末各项存款总额超1000亿元大关,达1031.76亿元,持续保持福建农信系统第一位。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水平保持良好,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实现2012年改制以来“八连降”,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据悉,该行坚持服务“三农”,当好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深入贯彻“六稳”“六保”相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助力稳企业保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农商优势”,贡献了“农商力量”。

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坚持服务“三农”,当好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是农商银行的本色与职责。作为福建农信系统规模最大的法人行,厦门农商银行持续深耕本土,充分发挥网点多、渠道广、效率高的优势,发力零售业务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存款方面,截至2020年末,该行各项存款合计1031.76亿元,比年初增长72.81亿元,增幅7.59%,占负债比例达85.40%,比年初上升3.73个百分点,存款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贷款方面,截至2020年末,该行个人贷款429.07亿元,比年初增长41.03亿,增幅10.57%。此外,该行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2020年末余额283.34亿元,比年初增长27.9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3.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客户户数达17609户,同比增加 2918户。

伴随结构调整的成效显现,该行资产质量水平保持良好。截至2020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4%,比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实现2012年改制以来“八连降”。拨备覆盖率259.07%,显著高于监管要求,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厦门农商银行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涉及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生产、采购、物流等企业和人员的金融服务;深入贯彻“六稳”“六保”相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截至2020年末,该行累计发放“复工贷”贷款88.73亿元,助力复工小微企业4204户;发放“战疫小微贷”贷款 41.9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1285户。落实福建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21户重点企业融资余额1.77亿元。

同时,该行密切跟踪企业资金需求,实行“一户一策”利息及相关费用减免,减费让利金额超3000万元。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98.13亿元,15288户,新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暴发初期,厦门农商银行即通过厦门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00万元,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厦门农商银行贯彻落实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和厦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紧扣“产业兴旺”,着力激活农村要素,整合推出“五福”系列信贷产品;紧扣“生态宜居”,主动深入村居,服务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紧扣“乡风文明”,创建信用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紧扣“治理有效”,金融助理走村入户,服务基层一线,推动基础金融服务扩面提质;紧扣“生活富裕”,推出系列金融产品支持农民创业致富。

截至2021年3月末,厦门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05.48亿元,比年初增长2.26亿元,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及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普惠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61.51亿元,比年初增长5.85亿元,增长10.51%,比全部贷款增长多6.69百分点,完成普惠涉农增长“不低于”的监管指标。

同时,该行长期选派金融助理挂职市、区“乡村振兴办”,更好地对接当地金融需求,已选派310名干部员工赴319个村居、57个企事业单位挂职,覆盖全市6个行政区、18个镇街,将金融服务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3月,厦门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正式挂牌。据悉,该行将以此为契机,严格对标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和厦门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融入厦门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融资+融智”的专业优势,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循环、助力挖掘农村消费市场”,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和实践。

编辑:张骐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