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租”解决租房核心难题:房管局局长解读租购并举的“上海样本”

新华财经上海5月19日电(记者郑钧天)上海正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租赁居住作为与上海城市功能和定位相匹配的宜居生活方式。18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在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各类引进人才、新市民和青年职工居住的需求,是上海市房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租赁是解决居住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发展租赁住房,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王桢表示,根据房管局做的抽样调查,上海户籍人口中约有10%的人口,非上海户籍中约有85%的常住人口是通过租赁来解决居住问题。“根据估算,上海约有1000万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数的4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王桢透露,至“十三五”末,上海全市国有土地上的租赁住房总量达230多万套,约占城镇住房总量的30%。供应总量房不少,但在供应规模、结构和布局上还要进一步与租赁需求适配。比如,住房租赁市场上散租比较多、租期比较短、租赁关系不稳定等现象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在王桢看来,解决住房租赁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做到“四个租”:

——租得到,即在总量供应上要提升。“要从租赁住房需求出发,政府加强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有效做大上海租赁住房规模。”据上海市房管局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新增住房供应100万套,其中租赁住房供应将达到40万套,占供应总量的40%。

——租得好,即结构上要优化。根据上海市房管局年初做的抽样调查,租赁对象希望租住的房屋以小户型、有基本装修的公寓为主。该局针对多元化的租赁需求,正加快建立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针对环卫职工、快递人员、家政服务人员、一线产业工人等城市不可或缺的、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员,上海市房管局将继续着力为其解决住房困难。王桢透露,“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供应20万张床位,以及20万套租赁住房,来保障该群体“租得好”。

——租得近,即布局上要合理。通过调查,78%的租赁群体希望单程通勤时间小于1小时,其中青年群体希望在半小时内。

“所以,发展租赁住房还是要坚持职住平衡的原则。”王桢说,要加强规划引领,优化租赁住房的布局结构。新增租赁住房建设要向五个新城、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倾斜,未来更多租赁住房将布局于斯,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性。   

——租得稳,即要加强租房的公共服务。

“要将租赁住房小区公建配套、社区管理一体纳入属地基层治理范畴。”王桢表示,上海市的住房租赁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对租赁住房的管理,更要加强对租赁人群的服务。“我们要加快研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如推进租赁住房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依法加强对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提高租赁市场信息透明度等,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从完善住房租赁体系来看,租赁住房主要分两大类:一大类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另一大类是市场化租赁住房。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上海全市计划供应租赁住房约5.3万套,床位4万张。”王桢透露,上海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发挥其“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租金要比市场租金略低,且可长租,能够切实解决租金经常变化、租约比较短、租赁不稳定的状况。” 

在进一步规范和整顿租赁住房市场秩序方面,上海市将加强房源核验、规范房源发布、优化网签备案等,特别是强化对租金和押金的规范管理;同时,上海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亦将不断提升,将租赁住房、出租人、承租人、租赁机构、中介服务等都纳入管理范围,逐步实现住房租赁行为“人房共管”。

此外,针对上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户籍家庭,上海将坚持以廉租住房制度为其解困。“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这一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王桢表示,截至目前,廉租住房已累计惠及13.4万家庭,目前在保家庭5万户左右。同时,廉租住房申请已实现全市通办,乃至“全程网办”。

王桢表示,上海还将继续加强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供应,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这项制度实行以来,上海已累计签约12.8万户,解决了这部分‘夹心层’的住房困难。我们将持续推进,进一步加快审核进度,预计今年可以完成大约7000户的共有产权房签约。到今年年底,上海全市共有产权保障范围将超过13万户。同时我们还要建设好征收安置房,加快旧区改造,多渠道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启航十四五 奋进开新局——2021上海民生访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发布、阿基米德、话匣子共同主办,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东方网、新浪上海提供媒体支持。(完)


编辑:王溯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