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村人”变“代言人”——贵州洋洞多举措引才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贵阳5月27日电(记者罗羽)“我叫吴丽花,又叫如初。如初是‘侗家七仙女’发起人吴玉圣给我取的名字,他希望我永远保留着这份传承民族文化、宣传家乡民俗的初心。”近日,站在一个搭建在水田中的舞台上,身着民族盛装的23岁苗族女孩吴丽花,以一段开场白开始了自己的才艺表演——演讲。

吴丽花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化乡岑纪村人,正在黎平县尚重镇一个叫洋洞的地方参加一场名为农耕文化节暨最美形象大使选拔赛的决赛活动。她说,如果获选形象大使,她将与当地签约,为洋洞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开展推广和宣传。

洋洞包含上洋洞、下洋洞、岑埂3个行政村。2016年以来,该地以传统牛耕方式种植超过2000亩的传统胭脂紫米稻、小麻红米稻等为特色,打造了一个名为牛耕部落的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20年,仅稻米销售额就从两三百万元增长至1100余万元,直接带动800多户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

牛耕部落党总支书记杨正熙表示,年轻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更是乡村振兴的未来,吸引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的有效途径。“年轻人有知识、有想法、有干劲。我们举办形象大使选拔赛,是想吸引年轻人才加入牛耕部落,为洋洞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更大的力量。”

作为牛耕部落的创始人,杨正熙深刻明白年轻人所蕴藏的力量。牛耕部落的核心团队是一帮30岁上下的年轻人:稻米加工、销售、包装、推广的两位主要负责人杨正伟、姜开花都是30岁出头;旅游民宿管理和经营的主要负责人粟新华不到40岁……

形象大使选拔赛只是牛耕部落吸引年轻人的一种手段,他们常用的方式是给“中意的人”颁发新村民和荣誉村民证书。2018年以来,他们已为300多位新村民、荣誉村民颁证。“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杨正伟说,无论是新村民还是荣誉村民,他们首先要喜欢和认同洋洞的发展模式,其次有义务参与洋洞的发展和宣传。

“我就是被他们的发展理念所打动,才决定到这里来义务工作一年。”出生于黎平县的32岁苗族女子姜开花是西南大学的一位辅导员,也是牛耕部落的荣誉村民。今年4月,她选择停薪留职加入牛耕部落,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牛耕部落写文案策划、拍宣传视频、运营公众号等。

“牛耕部落的发展是立足于苗、侗民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我过去在学校工作时,就经常回乡做本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和写作,我们都想把苗、侗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姜开花说。

“洋洞的振兴和发展,需要我们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项目做起。”今年5月初获颁新村民证书的张东兰来自广东省茂名市,是一家社会企业的创始人,31岁的她致力于在教育、经济、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领域为乡村赋能。她正与其他新村民合作,为洋洞3个村的少年儿童修建一座小型图书馆,给他们打造一个可以长期停靠的“港湾”。

“这里的文化传统、农业传统保存得很好,但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帮助,我愿助一臂之力。”她说,未来她的企业还将把更多的项目带到洋洞,助力洋洞更快更好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